在2023年業績說明會上,興業銀行(SH:601166)行長陳信健用“業務規模穩中向上,實現突破;經營效益穩中向好,符合預期;資產質量穩中向實,整體可控”來描述該行過去一年的業績表現。 而翻閱興業銀行的財報后不難發現,該行2023年營收、凈利雙雙下降。盡管,資產質量雖有所優化,但信用卡業務仍是其長期以來的痛點。不僅如此,興業銀行的罰單與投訴量亦高居業內榜首,無不拷問著該行的合規經營能力。 這不禁讓人懷疑,興業銀行還能講好“同業之王”故事嗎? 一、營收、利潤下滑,不良貸款規模提升 財報顯示,興業銀行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2108.31億元,較2022年同期2223.74億元下降5.19%。這是該行時隔六年再次錄得負增長,營業收入的回落主要是受理財手續費收入下降影響,使得興業銀行非息凈收入明顯走低。 具體而言,興業銀行的非利息凈收入由2022年的771.01億元下滑至2023年的643.28億元,降幅為16.57%,其中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由450.41億元降至277.55億元,同比下降38.38%。該行的利息凈收入為1465.03億元,同比微增0.85%。 再看興業銀行的盈利能力,該行的歸母凈利潤為771.16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913.77億元下降15.61%,創下其自2007年上市以來年度最大跌幅;扣非后凈利潤為765.23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909.96億元下降15.91%。 興業銀行在財報中解釋稱,該行在報告期內加大了數字化建設、業務轉型、品牌及客戶基礎建設等戰略重點領域的費用投入,成本收入比有所上升。此外,其合理計提減值,做實資產質量,加之營收下降的影響,最終導致凈利潤下滑。 資產質量管理方面,興業銀行截至2023年末的不良貸款余額為584.91億元,較2022年末增加40.03億元。不過,該行的不良貸款率由2022年的1.09%降至1.07%,同比下降0.02個百分點;逾期貸款率1.36%,同比下降0.31個百分點。 截至同期,興業銀行的撥備覆蓋率為245.21%,較2022年末上升8.77個百分點,風險抵補能力有所提升;撥貸比亦由2022年的2.59%上升0.04個百分點至2.63%。該行實現現賬銷案存清收142.22億元,同比增長27%,創近年新高。 但需要指出的是,銀行口徑下興業銀行三項衡量資本充足性的指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資本充足率下滑0.32個百分點至13.81%,一級資本充足率下滑0.15個百分點至10.52%,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下滑0.05個百分點至9.29%。 二、信用卡成“痛點”,客訴頻率居高不下 公開信息顯示,興業銀行以銀行為母體,逐漸成長為涵蓋信托、租賃、基金、消費金融、期貨、資產管理、研究咨詢、數字金融等在內的現代金融服務集團。因對同業存款的吸收能力顯著,該行曾一度被稱為“同業之王”。 截至2023年末,興業銀行的總資產突破萬億大關至10.16萬億元,同比增長9.62%;存款余額較2022年增長8.45%至5.14萬億元;貸款余額較2022年增長9.59%至5.46萬億元,存貸款增量為該行注入了資產勢能。 聚焦被視為銀行高粘性客戶群體開發引擎的信用卡業務,興業銀行2023年累計發卡量7139.55萬張,較2022年末增長7.68%;新增發卡509萬張,同比下降22.87%;報告期內累計實現交易金額2.32萬億元,同比下降16.23%。 也就是說,興業銀行信用卡發卡總數雖仍在增加,但新增發卡數量和交易量均有所下滑。該行在財報中稱,其遵循“控不良、建體系、快轉型”的總目標,從客戶準入、存量風險管控等多方面持續發力,實現規模與質量的平衡。 根據財報內容,興業銀行2023年信用卡貸款余額為4016.33億元,不良貸款率3.93%,較2022年末下降0.08個百分點;逾期率6.75%,較上年末下降0.59個百分點,信用卡風險有所回落,新發卡用戶質量實現提升。 但將時間線拉長后不難發現,隨著興業銀行信用卡貸款余額的迅速增長,該行的不良貸款率也持續攀升,由2017年的1.29%一路增至2021年的2.29%。截至2022年末,該行的信用卡貸款余額為4527.72億元,不良貸款率更是一度突破4%。 興業銀行催收的規范性,也飽受外界質疑。統計數據顯示,該行2023年上半年全渠道投訴量20萬件,其中信用卡投訴占比高達87.14%,遠遠高于其他股份制銀行;投訴主要原因中,債務催收相關投訴高達10.7萬件,占比53.49%。 2022年,興業銀行全渠道消費投訴47.87萬件,債務催收投訴占比38.86%,其中99.9%為信用卡催收。而在黑貓投訴平臺上,與關鍵詞“興業銀行”相關的用戶投訴記錄超1.4萬條,涉及惡意收取息費、泄露個人信息、違規暴力催收等。 三、屢收百萬罰單,內控問題警鐘長鳴 身處銀行業強加金融監管的變革十字路口,客訴率居高不下的興業銀行,在業務經營端也面臨著不小的合規壓力。 2024年剛開年,興業銀行北京分行就因涉及存貸掛鉤、流動資金貸款挪用于股權投資、個人按揭貸款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等五項問題,被監管處以210萬元的罰款,2名涉事責任人被警告并各罰款5萬元,另有5人被警告。 對此,興業銀行稱其已根據監管意見進行嚴格整改,并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嚴肅處理,對于行政處罰決定之行選擇誠懇接受、堅決服從、堅定執行。但就在北京分行“五宗罪”曝光不久后,興業銀行巴南支行再度因貸款問題被處罰。 據行政處罰決定書,因貸款“三查”嚴重不盡職,興業銀行巴南支行被處以罰款40萬元,兩位涉事責任人分別被處以5萬元的罰款。此前,興業銀行合肥長江中路支行也曾因貸前調查未盡職、貸后管理不到位被罰款80萬元。 短短兩個月便收到三筆罰單,潛伏在興業銀行背后的內控問題不可謂不顯著,而這僅是該行及旗下分支機構管理漏洞的冰山一角。該行曾因貸款問題被黑龍江保監局連開15張罰單,四家分支行共計被罰120萬元,另有11人被警告。 繼續往前追溯,興業銀行武漢分行因流動資金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等涉房貸款違規問題被罰320萬元;昆明分行因違規發放虛假商用房按揭貸款等被罰130萬元;該行還曾因在理財業務方面存在違法違規行為被合計處以罰款450萬元。 頻收百萬級罰單的興業銀行,在投資者信任問題上也屢屢碰壁。2023年11月,因旗下興業信托的產品逾期,不少憤怒的投資者涌進興業銀行直播間進行刷屏維權,內容不乏“信托產品到期不還”“欺騙投資人”,直播間場面一度失控。 據了解,投資者的憤怒與興業信托旗下的“筑地D015”信托計劃有關。該信托計劃于2021年4月發行,合同期限18個月,原定于2022年10月到期,但到期后產品收益未能如期兌付,使得興業信托及其背后的興業銀行一度陷入輿論漩渦。 而在擅長的債券承銷業務上,興業銀行也曾違反銀行間債券市場相關自律管理規則而被“點名”,違規事實包括“低價包銷多期債務融資工具,影響了市場正常秩序;發行工作程序執行不到位、工作開展不規范”等問題。 興業銀行在財報中表示,該行堅持“從嚴治行,合規經營”,致力于打造“發現問題-推動整改-內部問責”的工作閉環。但就其發展現狀而言,要想將內控“觸角”延伸覆蓋至各網點,該行還需推出更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
近日,陸家嘴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之“保險+期貨”項目正式啟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王瑞昊 想要靠直播帶貨償還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