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傍晚,據央行官網消息,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6%。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人民銀行將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保持貨幣信貸總量適度、節奏平穩,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更好地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不搞大水漫灌,兼顧內外平衡,著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多位業內專家表示,此次降準可從多方面產生積極效果,包括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推動擴大信貸投放,引導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鞏固經濟回穩向上基礎。 央行行長易綱曾談及降準 與2022年1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前“預告”降準不同,本次人民銀行降準時間點超出市場普遍預期,不過此前也有“鋪墊”。 3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說,目前貨幣政策的一些主要變量的水平是比較合適的,實際利率的水平也是比較合適的。但他暗示,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可能還有一定的下調空間。 在回答有關是否會繼續降息降準的問題時,易綱表示,2022年,金融機構新發放的企業貸款利率平均是4.17%,較2018年下降了1.28個百分點,其中,普惠小微貸款利率從2018年1月的6.3%下降到去年12月的4.9%,這都是歷史比較低的水平。 至于存款準備金率,易綱指出,2018年以來央行累計降準14次,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從近15%降到了不到8%。“(雖然)不像過去那么高了,但是用降準的辦法來提供長期的流動性,支持實體經濟,綜合考慮還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式,使整個流動性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他說。 為何降準? 回顧總結,央行歷次降準通常出于兩個目的:一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二是對沖流動性波動,增加銀行體系資金的穩定性,核心仍是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光大證券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認為,當前,我國經濟恢復基礎仍不牢固,貨幣政策在總量上仍須做好充足安排,但出于穩物價、穩預期、防風險等多重因素考慮,也要注重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和持續性,避免出現“大開大合”的情況。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亦認為,在穩物價前提下,今年穩健的貨幣政策將保持合理的貨幣供給,釋放長期流動性改善金融機構資金結構,以合理的信貸增長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今年年初以來,銀行信貸投放加快,受此影響,銀行負債成本上升,有必要通過降準穩定銀行負債成本。同時,當前央行短期工具余額不斷上升,MLF余額超過5萬億元,有必要通過降準投放長期資金,穩定資金供需。降準之后,短端利率將明顯下降,同時長端利率也將隨之下行。 此外,明明也強調,目前經濟復蘇基礎還不夠穩定,人民銀行通過降準釋放了政策信號,將進一步通過信貸增長支持經濟復蘇。 國家統計局15日上午公布了1-2月國民經濟運行數據。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整體呈現企穩回升的態勢。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有信心實現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 不過,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指出,今年經濟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國際環境依然復雜,世界經濟增長趨于放緩,外部主要經濟體通脹問題比較突出,地緣政治等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比較多;從國內來看,目前經濟仍然處在初步恢復階段,穩定經濟運行、促進經濟運行整體好轉還需付出艱苦努力。 影響幾何? 光大證券指出,在諸多工具中,降準所提供的流動性期限最長、成本最低,可有效緩解貨幣創造過程中的流動性約束,因此政策效果頗為明顯。 從過往經驗來看,降準往往能夠在短時間內對金融板塊、地產板塊的行情起到催化效果。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曾表示,對股市而言,降準有助于提振市場預期,上證指數上行次數占比較高,但幅度偏小。 以下是2015年以來人民銀行宣布降準后首日A股的走勢。 對于債市而言,華安證券認為,降準對債市的實際作用在減弱。其次,還要關注所謂“利好出盡”的反向影響。資金寬松、降準降息是當前多頭看多債市的理由之一,在全年降準空間預期有限的情況下,降準公告后的博弈行為值得關注。 “降準可以促使金融機構更有利有效地支持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并能補充流動性缺口、增加投放基礎貨幣。”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表示,此次降準后,今年依然存在繼續降準0.25個百分點至0.75個百分點的空間與可能性。從時間點上看,年中流動性較為緊張的時點和四季度MLF到期的高峰時點,降準概率相對較高。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降準將有助于進一步促進銀行對于房地產等領域的支持。降準政策后,對于房企獲得更多的開發貸款支持和個人按揭貸款政策等都具有積極的作用。 房地產業當前正步入復蘇的初步階段,還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持,降準政策落地后,對于落實金融16條政策尤其是信貸政策等都有積極的作用,對于房企獲得更多的開發貸款支持和個人按揭貸款政策等都有積極作用。(來源:央行、中國證券報、證券時報、21世紀經濟報道等;整理:李云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