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1月劉強東在高管會議上痛批高管至今,京東已經開展了至少三輪大調整,從組織結構,到零售戰略,到集團業務拆分,關于京東發展的各個重要環節,都留下了劉強東變革的身影。 在眾多變化之中,真正讓行業重新認識京東價值的一環,要數三月底,京東產發、京東工業的獨立上市。 這起事件之后,我們預估了未來劉強東將手握7家上市公司,而今天,我們將結合上市招股書和京東歷年財報,從中找出各集團的財務現狀、業績增長、發展潛力,全面起底劉強東的“萬億帝國”。 零售板塊:京東、京東健康 我們先全面回顧一下京東的上市版圖。 目前,劉強東已經控制了京東、京東健康、京東物流、達達集團、德邦物流這五家上市公司,在這五家公司之外,3月底開啟IPO的京東產發、京東工業也在排隊上市的路上,除此之外,還有京東科技,也多次傳來上市消息。 把這些全部算上的話,未來劉強東的上市版圖,將多達八家公司。其中我們按照具體的業務大類,分開研究。 先來說京東一直以來的主營業務,電商零售。 和淘寶天貓對阿里的重要性一樣,京東零售是京東集團的核心業務,也是該集團的最大營收來源。 根據京東集團的財報,2021年京東集團實現總收入9516億元,其中京東零售收入為8663億元,占比91%。從經營利潤看,2021年京東集團實現41億元經營利潤,其中京東零售為266億元。這些數據表明,京東零售在京東集團中的重要性非常高。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京東零售中尤其是京東自營業務,代表著高品質、高效率和高服務,這個印象深入人心。 最近一段時間,面對激烈的行業競爭環境,京東零售開始全面低價化,將視線放在了能提供低價產品的第三方商家身上。具體措施有低門檻入駐開店、開放第三方物流限制、實現京東自營與京東第三方商家同等權重。 與京東零售十分類似,京東健康實際上也是一家以零售為主的公司。 京東健康于2023年3月22日發布了2022年全年業績公告。報告期內,京東健康總收入為人民幣467億元,同比增長52.3%。其中,銷售醫藥和健康產品所得商品收入還是京東健康的主要收入來源,占公司總收入的86.5%,且占比進一步增加。 從京東健康的營收占比來看,之所以能夠大獲成功,其實本質上還是走“零售”那一套。京東健康的營收利潤雙增,很大程度上背靠著京東物流帶來的高效配送服務。 劉強東曾說,健康這個領域做好了,能再造一個京東。行業內,也一直認為,京東健康實際上是披著醫藥外衣的一家零售公司。 目前來看,以零售基因為主的京東零售和京東健康,已經是京東內部業務最成熟,并已經實現穩定盈利的業務公司了。 在競爭環境方面,京東零售的主要競爭對手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和天貓,以及拼多多等電商平臺。此外,京東零售也面臨來自線下實體商業和其他電商平臺的競爭。 目前大家都在追求全網最低價時,京東不得不開始花錢補貼。短期內來看,這將加大銷售費用的投入,利潤端承壓。 而作為京東旗下最成熟的兩個業務,長期來看,我們對京東零售和京東健康,依舊保持著很高的期待。 物流板塊:京東物流、達達、德邦、京東產發 相較于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零售板塊,沒想到物流以及物流產業供應鏈,才是京東龐大版圖的根基。 從數量上來看,京東在物流板塊的上市公司,多達四家,占據京東系上市公司的50%。 從具體業務分布來看,京東物流主打倉儲物流,對應的是電商小件業務,達達集團主打即時配送,對應的小時達即時物流市場,德邦主打大件物流,對應的是電商大件市場,還有一個十分關鍵的京東產發,主要包括物流園區、產業園區及其他,是這些物流的基石。 可以說,在收購了德邦之后,京東在物流板塊的布局,已經沒有任何短板。從電商物流到大件物流,從次日達到小時達 ,甚至連物流園區的生意,也被京東包攬了。 從具體的財務報表來看,這些物流板塊上市公司的表現完全體現了“穩健”二字。 先說京東物流。 京東物流發布2022年度業績報告。2022年,京東物流營收達1374億元,同比增長31.2%。 其中外部客戶收入達891億元,同比增長50.8%,占比近7成。與此同時,2022年京東物流一體化供應鏈服務收入774億元,2022年,快遞、快運等其他客戶收入達600億元,同比增長78.3%。 再說達達和德邦,作為京東外部收購的物流公司典范,這兩家公司都在全面融入京東體系之后,實現了業務的飆升,注意,是飆升。 根據近日發布的2022年年報,德邦股份實現營業收入313.92億元,同比增長0.1%;歸母凈利潤6.5億元,同比增長339.89%。這些數據反映了德邦股份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也展示了與京東物流體系融合產生的巨大增長潛力。 去年,京東物流花費97億完成了對德邦的收購,完成收購后,京東加快推進德邦京東化。 目前,德邦控股的董事長為京東物流 CEO 余睿,公司主要職能部門的新一屆管理人員也皆是京東系的資深高管,同時京東物流與德邦在倉儲、供應鏈、科技等方面也加大了業務滲透。 劉強東回歸之后發布的那封全員信中寫道,不管是外包還是自有員工,從2023年1月1日起,將逐步為十幾萬德邦員工繳齊五險一金,確保每個德邦員工都能“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目前包括德邦在內,京東物流已擁有超37萬一線員工,并為一線員工簽訂正式勞動合同,繳納“五險一金”。 從員工數量的角度來看,劉強東的上市版圖中,一大半都是由物流體系支撐起來的。 還有達達,從全年維度看,達達集團2022年總營收達94億元,同比增長36%;凈虧損為20億元,而2021年為25億元。虧損有所收窄,并且在2022下半年實現正向自由現金流。 創下新高的背后,是達達與京東在去年加快了全面融合的步伐。同城業務是2022年京東零售的四大重要業務方向之一。 更值得一提的是最近遞交招股書的京東產發,從業績來評估,2022年京東產發營收23.18億元,增長速度達到驚人的190.3%。 看似神秘的京東產發,實際上是京東物流體系中的重要一環:物流地產。 官方信息顯示,京東產發通過投資開發、資產管理和多元化增值服務,為全行業提供現代化標準倉庫、一體化智能產業園、數據中心、光伏新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的綜合解決方案。 我們十分熟悉的京東亞洲一號倉庫,就是由京東產發先后在北京、廣州、沈陽、西安、武漢等全國各地建成。 無論是企業數量、員工數量還是業績增長水平來看,在京東零售實現超高營收的背后,京東的物流板塊,才是底層基石。 這也是京東自稱“新型實體企業”的核心原因。 ToB板塊:京東科技、京東工業 除了上述業務趨于穩健增長的幾家公司之外,還處在IPO階段的京東工業,以及京東科技就顯得不那么出圈了。 我們現在唯一擔心的就是業務拆分之后的成熟度,京東工業、京東科技能否獨立面對市場,茁壯成長。 簡單介紹一下京東工業,作為京東最隱秘的業務,京東工業原本隸屬于京東企業業務,原名是京東工業品。 和京東產發一樣,京東工業也是京東供應鏈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 具體來說,京東工業的主要定位是工業供應鏈技術與服務提供商,專注于構建數字化基礎設施,通過全鏈路的工業供應鏈數字化,為客戶實現保供、降本及增效,為整個產業創造價值。 雖然京東工業的營收水平連年增長,但是其與京東集團的關聯依舊十分緊密。 2020年至2022年,京東集團向京東工業客戶銷售的工業品金額分別為56.12億元、85.3億元、121.16億元,同期所占京東工業的交易額分別為83%、82%、86%。 同時,京東工業招股書中也提到,公司借助京東物流來完成訂單交易,進而最大限度地減少資金投入。也就是說,京東工業同時依賴京東和京東物流。 作為京東面向工業供應鏈的典型代表,目前京東工業還沒能實現完全獨立,或許獨立上市能夠倒逼其更加直接地面對市場競爭。 同樣作為京東To B板塊的重要一員,京東科技的命運更是波折起伏不定。 實際上,京東科技的前身是京東金融,后改名為京東數科,在云計算加速騰飛的近幾年時間里,京東又把云智能業務與京東科技融合。 京東科技先后經歷了“京東金融”“京東數科”這兩個名字,2020年9月闖關上交所科創板,但六個月后又撤回了IPO申請。 招股書顯示,京東數科2017年、2018年、2019年整體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0.70億元、136.16億元、182.0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1.6%。 目前的京東科技,正在全面爭奪中國的“第四朵云”,而在AI大模型加速襲來的今天,京東科技還需要展現其在AI研發領域的實力。 前幾天,京東集團副總裁何曉冬表示,針對真實產業需求,京東計劃在今年發布新一代產業大模型,將是千億級言犀大規模預訓練語言模型。 圖源:新京報 據了解,京東云旗下言犀人工智能應用平臺將推出“京東版”ChatGPT——ChatJD,其預訓練參數達到千億級、品類覆蓋3000+、人工審核通過率95%+、生成文字30億+。 而目前,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的“通義千問”、華為的“盤古大模型”等等已經相繼推出,這一次京東科技需要加速追趕。 綜合來看,相較于業務較成熟、增長很穩健的零售與物流板塊業務,京東工業和京東科技還存在較多不確定性。 未來他們需要在獨立上市的過程中,擺脫京東的輸血,獨立面對市場競爭。 京東的本質是新型實體企業 事實上,劉強東涉足的上市企業不僅局限于京東系。 根據港交所披露易的數據,他在最近一年之內,曾以8家上市公司大股東或董事的身份公布自己的持股變動情況,其中兩家屬于京東系的分別是京東健康和京東物流,而另外六家則是金蝶軟件、迪信通等公司。 按照Wind行業分類,這些上市企業橫跨應用軟件、多元金融服務、房地產服務、電子產品零售等行業。不過劉強東本人在這些企業的持股比例并不高,所以以上這些企業因此都無法被并入京東系的財務報表中。 京東的這一波IPO,也讓人開始“看清”京東的本質:在零售企業之外,京東還有專注于供應鏈效率提升的“另一面”。 圖源:京東物流公眾號 京東給自己的定位是新型實體企業。相信透過京東的員工數量占比、京東在物流板塊的多家公司,我們不難看出這一點。 2022年,京東集團凈收入達10462億元人民幣,從營收規模的角度來看,京東是妥妥的萬億級巨頭。 與此同時,京東集團的美股市值為628.7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27億元,兩大競爭對手阿里巴巴和拼多多的市值,分別為2578.85億和894.05億,單位均是美元。 從萬億營收,到四千億市值,這之間的巨大差異,是市場對京東的絕對低估,換一種說法的話,就是市場對京東的高增長信心缺失。 在一波拆分獨立上市之后,我們可以重新認識京東的行業價值,重估京東。 從最新發布的胡潤《2023全球獨角獸榜》中來看,京東科技的估值為1300億,京東產發的估值為530億,這兩家獨角獸估值近2000億,其中京東產發旗下管理的總資產規模就達到937億元,按建筑面積計,在亞洲及中國的現代化基礎設施供應商中分別排名第三及第二。 可見,拆分上市,將會為劉強東,再帶來幾個千億級別的上市公司。 與此同時,拆分上市,獨立融資,還能全面降低京東集團對各項業務的輸血。 以京東物流為例,從2018年到2020年,京東物流的虧損額分別為22.34億元、41.34億元和158.42億元,即便到了2021年上市,京東物流依然凈虧損156.61億元。 當時這項業務一直被包含在京東的架構中,背后營業成本,都需要由母公司來承擔。 從京東最近幾年的財報來看,營業成本已經從2018年的3960.66億元上漲到2022年的8991.63億元。尤其是2019年到2021年期間,更是以每年2000多億元的速度在上漲。 如此高的營業成本,以及電商行業的加速競爭,都讓京東對于流動資金產生了巨大需求,而拆分獨立,招股上市,無疑是效果最好的方案之一。 綜合來看,我們驚嘆于劉強東上市版圖之龐大,也被京東在物流領域的深入布局刷新認知,在整個拆分上市的過程中,京東的價值被市場重新看到,透過拆分上市,京東各項業務獲得更自由的現金流和資金補充。 根據京東最新股權占比,劉強東本人在京東集團中占股12.7%,擁有73.9%的投票權,可見,萬億京東帝國的實際掌控人沒有發生改變,劉強東才是京東真正意義上的最大股東。 作者 | 老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