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劉佳 北京報道 利用閑置資金購買信托產品已成為上市公司增加企業投資收益的方向之一。 據WIND數據顯示,年初至10月21日,A股共有49家上市公司購買了信托產品,總額約為142.63億元。 在2022年同期則有66家上市公司購買信托產品;再往前一年的2021年,也有95家上市公司購買信托產品。 盡管目前購買信托產品的上市公司數量有所減少,但認購金額方面卻較去年同期相比有所提升。2022年同期上市公司購買信托產品認購總金額為138.75億元。 究其原因,在業內人士看來,相對私募和資管產品,信托產品更加穩健。而相對銀行理財,信托產品收益更有優勢,同時從資金運用來看,信托投資的范圍更廣。 5家上市公司認購超10億元信托產品 信托產品作為理財市場其中一員,一直備受上市公司青睞。 近日,海信家電發布公告稱,于2023年7月17日至10月17日期間,公司的非全資附屬公司空調營銷公司、冰箱營銷公司(作為認購方)訂立百瑞信托理財協議,使用集團自由閑置資金以認購百瑞信托理財產品,認購金額為人民幣16.6億元。產品投資范圍包括貨幣存款工具、銀行間及交易所債券逆回購業務、銀行間及交易所市場債券、公開募集的開放式及封閉式基金等。 實際上,今年海信家電不止一次發布認購信托理財產品的公告。除了認購百瑞信托的理財產品外,還認購了重慶信托的理財產品。 9月18日,海信家電公告稱,公司及其附屬公司于2023年3月28日至9月18日期間,共認購重慶信托理財產品17.69億元人民幣。從信托產品的投資范圍來看,相關信托資金主要投向現金管理類和固定收益類資產。 年初至今,僅海信家電就認購了兩家信托公司共計34.29億元的信托產品。從相關公告可知,上述產品均為中低風險評級。 除海信家電外,在信托理財上超過十億元認購金額的上市公司還包括鹽湖股份、迪阿股份、微光股份和網宿科技,認購金額分別為24.2億元、12.9億元、12.6億元和10.1億元。 其中,鹽湖股份從3月至7月分別認購了中誠信托、外貿信托、平安信托、陜國投信托、百瑞信托和上海信托等相關信托產品,產品期限短則68天、長則334天,預計最低收益率在3.15%—4.8%之間。 迪阿股份從2月—9月期間分別認購了上海信托、百瑞信托、平安信托、粵財信托等相關信托產品,產品期限均在184天以上,預計最低收益率在3%—3.85%之間。 微光股份則是從3月至7月分別認購中融信托和光大信托等相關信托產品,產品期限均在90天以上,預計最低收益率在4.6%—6.3%。 而網宿科技從2月到7月分別認購了上海信托、中海信托和外貿信托等相關信托產品,產品期限從26天至219天不等,預計最低收益率在3%—4.2%。 對于上市公司參與信托產品,在金樂函數信托分析師廖鶴凱看來,上市公司利用閑置資金進行信托理財其目的是增加資產收益、優化財務結構和提高公司的綜合競爭力。 “手握大量現金對于上市公司來說,量力而行適當的投資理財,在投資中低風險理財產品時可利于實現財務增值和風險分散。”廖鶴凱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投資信托可以是一種有效的資金管理手段,有助于實現財務增值和風險分散。 整體風險可控 不過,手持大額資金的上市公司在“買買買”的同時,也難免“馬失前蹄。” 微光股份10月20日公告表示,公司全資子公司微光創投于7月19日購買了中融信托發行的信托產品圓融1號3800萬元。截至本公告披露日,上述信托產品已到期,公司全資子公司微光創投尚未收到上述信托產品本金及投資收益。 截至公告日,公司及子公司使用閑置自有資金購買的尚未收回的中融信托的信托產品金額合計4.08億元。 微光股份表示,目前公司經營正常,財務狀況穩健,該事項不影響公司持續運營及日常經營資金需求。公司將密切關注上述信托產品的相關進展情況,并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敬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同日,雙成藥業也公告表示,2023年4月17日,公司與中融國際信托有限公司簽署了《中融-隆晟1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之信托合同》,公司認購中融-隆晟1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3000萬份信托單位,認購金額人民幣3000萬元整。 雙成藥業稱,截至公告披露日,上述信托計劃本金及投資收益尚未收回。公司已就該信托計劃逾期兌付的事宜與受托人進行多次溝通,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未收到受托人的正式文件回復,后續公司將密切關注該信托產品的相關進展情況,繼續督促受托人盡快兌付投資本金及收益,并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以來,中融信托兌付風波持續蔓延,多家上市公司相繼“踩雷”。 除前述微光股份和雙成藥業外,還包括咸亨國際、金房能源、金博股份、先鋒電子、藥石科技、安記食品、安旭生物和光云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多家上市公司都曾發布公告稱,其購買的部分中融信托產品存在逾期兌付風險。 而這些公司所購買的金額在百萬元至上億元之間,涉及的中融信托產品主要有隆晟1號、圓融1號、睿禧1號、匯聚金1號等。 9月15日,中融信托已發出公告稱,受內外部多重因素影響,公司部分信托產品無法按期兌付。為提升經營管理效能,公司與建信信托、中信信托簽訂了《委托管理服務協議》,聘請上述兩家公司為公司的經營管理提供專業服務。 中融信托表示,公司相關的債權債務關系、信托法律關系不因此而發生改變,公司繼續按照有關法律和信托合同約定,對信托產品投資者承擔受托人責任。委托期限為2023年9月15日至2024年9月14日,雙方協商一致可提前結束或延期。 也許是受到信托公司部分產品逾期的影響,今年以來購買信托產品的上市公司數量也有所降低。 其中,在今年第三季度共有20家上市公司認購信托理財產品,環比第二季度29家下降31%;第三季認購金額為42.8億元,環比第二季認購金額48.9億元下降12.5%。 談及下降原因,廖鶴凱認為,當前上市企業進行閑置資金的現金管理整體趨于保守,以標的穩定性為優先考慮因素,這一態勢在目前部分業務風險暴露、投資市場形勢不是很明朗的情況下還會持續較長時間,符合市場預期。 “雖然上市公司參與的信托理財規模有所回落,與信托產品收益率下滑和部分信托項目風險暴露有關,但行業整體風險可控。”華南某信托公司相關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坦言。 “其實,信托產品依然是目前國內風險和收益平衡較好的投資品類,選擇面廣且大多數是中低風險的產品,適合高凈值客戶和公司閑置資金配置。” 廖鶴凱從上市公司投向上分析認為,現金管理類、固收類信托產品更受青睞,且靈活穩定符合上市公司大部分閑置資金短期孳息的特點,固收類則屬于較長期的配置選擇。 太平洋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就信托行業風險來說,上半年信托行業總體業績良好,信托三分類正式實施后行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信托三分類豐富了信托業務的細分種類,有利于底層資產更加透明化,也反映了監管對信托業務的嚴格管控基調并未改變,整體信托行業風險控制仍然在不斷加強,未來轉型發展任重道遠。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張志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