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鰻財經》文/高偉 交銀施羅德基金最近成為熱搜,原因則是巧妙利用了“浮動費率”,該基金公司即將發行的新基金可能成為業內首只浮動費率基金。《電鰻財經》注意到,在發行新基金前,基金公司巧妙蹭熱點,增加新產品的宣傳力度,但對投資者來說有種隱藏的誘導風險。因為交銀施羅德基金旗下的混合型基金規模一年半已經縮減了618.63億元。 一邊是無奈的規??s減,另一邊則是風生水起地發新,交銀施羅德基金正深陷在這種尷尬局面中。 “發新”利用完美噱頭 交銀施羅德基金9月15日公告稱,交銀瑞元三年定期開放混合將于10月12日起發售,這意味著降費改革后,首只浮動費率基金即將發行。 根據公告,交銀瑞元三年定期開放混合的股票投資(含存托憑證)占基金資產的比例不低于60%,其中投資于港股通標的股票的比例占股票資產的0%-50%。而此次最受關注的部分,即為浮動管理費率基金的管理費計費方式。 交銀瑞元三年定期開放混合管理費由基礎管理費和業績報酬兩部分組成,按照基金業績表現分檔收取管理費,從投資者實際收益體驗出發,費率水平雙向浮動,通過管理費與業績掛鉤的新模式,實現管理人和投資人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 根據公告,開放期內,該基金不收取基礎管理費。封閉期內,該基金的基礎管理費按前一日基金資產凈值的1.0%年費率計提,其中50%為固定管理費,每日計提,逐日累計至每月月末,按月支付。封閉期基礎管理費按前一日基金資產凈值的1.0%年費率計提。業績報酬方面,基金年化收益率超過8%且超過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的年化收益率時,對超過業績報酬計提基準(8%和同期業績比較基準年化收益率的孰高者)的部分,按20%的計提比例計算業績報酬。 就在不久前的8月26日,證監會批復了首批20只浮動利率基金,首批浮動費率基金3只與規模掛鉤、8只與業績掛鉤、9只與持有期掛鉤。此次公告發行的交銀施羅德瑞元三年定開為其中與業績掛鉤的浮動利率產品。 據觀察,交銀瑞元三年定期開放混合發行日期比較短,2023年10月12日至10月25日,基金經理是楊金金。據天天基金網數據,楊金金為五星級基金經理,累計任職時間3年又133天,現任基金資產規模116.63億(5只基金)。不過,截至9月15日,其管理的4只可比基金近一年無一盈利。 混基規模突顯陡降 《電鰻財經》注意到,不止10月12日發行交銀瑞元三年定期開放混合,目前,該基金公司正在發行兩只同類型基金,分別是交銀醫療健康混合發起A、交銀醫療健康混合發起C,發行日期均為2023年9月11日至9月28日。發行一周戰績如何,不得而知。 不過,交銀施羅德基金的混合型基金近期陷入了規模下降的泥潭。 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資產總規模為5025.89億元,自2022年以來的6個季度中,有4個季度出現了規模環比下降。其中,2022年一季度管理規模下降1.18%;2022年三季度至2023年一季度,該公司管理規模分別環比下降1.78%、9.78%、5.23%。與2021年年底相比,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內,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資產總規模從5475.88億元縮減至5025.89億元,下降449.99億元。 分類型觀察,《電鰻財經》注意到,交銀施羅德基金規模下降主要源自混合型基金規模的下滑。 據統計,2021年年底,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的混合型基金合計規模為2027.52億元,時值2023年二季度,其管理的混合型基金規模僅僅1408.89億元,短短一年半時間規模銳減618.63億元。 實際上,2022年以來,交銀施羅德基金發行成立了6只混合型基金,截至今年二季度規模合計47.45億元。如果剔除新基金的規模貢獻,交銀施羅德混合型基金的存量混合基金規模更是大幅下降。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交銀施羅德基金成立于2005年8月份,作為一家成立18年的老基金公司,業績規模出現數百億元級的下降,還應引起重視。尤其是投資者,要客觀分析“發新”噱頭,更多分析該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經理風格及業績穩定性。 |
中國商報(記者 王彤旭)國有大行集體“降息”! 10月18日
近日,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