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定期存款利率下行、大額存單額度收縮后,銀行協定存款、通知存款也頻頻迎來調整。近日,光大銀行發布公告宣布,自5月15日起,將調整人民幣協定存款利率以及停止對公智能存款等自動滾存通知存款。在此之前,已有多家銀行取消了個人或單位通知存款的自動轉存功能。在分析人士看來,在息差下行壓力之下,下調存款利率、壓降負債成本成為商業銀行的共同選擇,但不同的銀行由于市場競爭壓力、客戶定位、負債結構等因素有所不同,調整存款利率的節奏、幅度也各有不同,預計2024年商業銀行仍將繼續下調存款利率,同時將進一步壓降存款的隱性成本。 攬儲“利器”頻迎調整 又一家銀行宣布對存款產品進行調整。光大銀行近日發布公告稱,自5月15日起,若客戶人民幣協定存款利率高于1.15%,系統將自動分段計息并將協定利率調整為1.15%。 一并調整的還有對公的通知存款產品。公告顯示,簽約光大銀行對公周計劃、對公智能存款A款(37天存期)及對公智能存款B款(7天存期)等自動滾存型通知存款的賬戶,自5月15日起停止自動滾存通知存款,已滾存的通知存款到期后資金轉回至簽約活期賬戶,然后系統將自動進行解約處理,如有未結利息將按照該行活期掛牌利率計結。 協定存款、通知存款因靈活性強、利率高等特點深受儲戶喜愛,一度被視作銀行的攬儲“利器”,不過,近期卻有多家銀行著手對個人或單位通知存款進行調整。其中,廣發銀行于5月上旬下線單位通知存款業務自動滾存服務,存續中的資金將根據具體產品服務規則調整為非滾存服務模式或返還至客戶的簽約活期賬戶。渤海銀行自動轉存個人通知存款產品于5月1日起自動終止,終止后存量自動轉存個人通知存款產品統一變更為“通知存款+”產品。大連農商行也宣布,自5月14日起,該行智能通知存款產品將取消自動轉存功能,客戶需在支取日前1天或7天進行通知預約,與該行現行通知存款計息規則一致。 據了解,通知存款包括個人通知存款和企業通知存款,通常按日計息,期限分為1日、7日兩種,利率一般高于活期存款,低于定期存款。“智能通知存款是通知存款的升級版”,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一般通知存款需要儲戶明確通知存款的品種(1天或者7天),而智能通知存款可根據儲戶存款時長及存款金額自動匹配到相對較高的存款利率,能夠提高儲戶的收益進而吸引更多儲戶存款,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銀行負債成本。下架智能通知存款,符合壓降存款利率的政策導向,有利于持續降低銀行負債成本,使銀行讓利實體經濟更具可持續性。 除壓降負債成本外,多家銀行在公告中提及,取消通知存款自動轉存或滾存功能是為貫徹落實關于智能通知存款管理的政策要求。 事實上,早在2023年5月,監管就曾對銀行協定存款、通知存款利率上限進行調整,其中,國有大行執行基準利率加10BP,其他金融機構執行基準利率加20BP,同時,要求停辦不需要客戶操作、智能自動滾存的通知存款。此后,調整大幕便拉開,多家國有行、股份制銀行、地方城農商行、村鎮銀行紛紛響應,暫停智能通知存款相關業務辦理。 不過,相較于2023年,通知存款管理由個人端逐漸蔓延至企業端,對公或單位通知存款自動轉存功能也面臨叫停。資深金融政策專家周毅欽認為,今年以來,金融監管部門對于存款監管趨勢是從零售領域逐漸向批發領域轉移,劍指企業存款業務。通過取消自動轉存功能,銀行可以減少對高成本存款的依賴,從而降低整體的負債成本。 加強負債成本管控 對存款產品的調整無疑是銀行落實政策要求,應對息差下行、負債成本管控的舉措。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協定存款、智能通知存款的相關調整其實早有端倪,既與政策原因有關,也與銀行機構針對業務現狀所做的調整有關。結合近期年報公布的情況來看,部分銀行機構息差承壓的現實狀況已經顯現,銀行機構在負債成本調整層面的步伐已有所加速。 在銀行加大實體經濟減費讓利力度、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多次下降、存款定期化特征明顯的背景下,2023年末,商業銀行凈息差首次跌破1.7%,降至1.69%。從A股42家上市銀行情況來看,超九成銀行凈息差出現收窄,降幅最大的已超40個基點。 “2024年,在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的情況下,銀行凈息差可能還會下降。”董希淼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下調存款利率、壓降負債成本成為商業銀行的共同選擇。但不同的銀行由于市場競爭壓力、客戶定位、負債結構等因素有所不同,調整存款利率的節奏、幅度各有不同。部分銀行調整大額存單、定期存款、協定存款等產品的發行計劃,例如壓縮發行規模、暫停部分產品以及下架智能通知存款產品,主要是為了降低存款利率,壓降負債成本。 為緩解息差下行壓力,在2023年業績發布會上,包括中國銀行、郵儲銀行、興業銀行等多家銀行的高管均透露,下一步將通過壓降高成本存款,提高活期存款等低成本存款占比,加強凈息差管控。 周毅欽表示,在當前息差承壓和銀行控制負債成本的背景下,整個存款領域包括智能通知存款、手工補息等“后門”逐個被堵上,整個銀行存款市場逐漸向規范化、公平化的方向發展。商業銀行回到以差異化和個性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主賽道上。同時,商業銀行也要加強資產負債管理,優化資產結構,提高資產收益率,以此來平衡成本與收益的關系。 據了解,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日前下發《關于禁止通過手工補息高息攬儲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的倡議》,要求銀行應嚴格規范自上而下的存款利率授權管理,確保利率定價、利息支付、核算統計等工作合規有序,將手工補息納入監測管理范圍,完善系統建設,確保補息可追溯至相應單筆業務。嚴禁通過事前承諾、到期手工補付息等方式,變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權要求或自律上限。 周毅欽進一步指出,銀行取消通知存款自動轉存功能與此前禁止通過手工補息高息攬儲均是商業銀行響應政策要求、維護市場秩序、降低負債成本并促進自身健康發展的舉措。 “當前,存貸利率進入下行通道,商業銀行凈息差下滑壓力顯現,銀行應摒棄規模情結和速度情結,不追求簡單的規模增長和市場份額,既要保持存款業務穩定增長,更要將負債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董希淼認為,2024年商業銀行仍將繼續下調存款利率,以進一步壓降資金成本,減緩息差縮窄的壓力。除了下調存款利率之外,商業銀行還應減少對存款的利息補貼以及利息之外的費用,進一步壓降存款的隱性成本。 北京商報記者 李海顏 |
中國商報(記者 王彤旭)國有大行集體“降息”! 10月18日
近日,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