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會如何續寫星巴克的中國故事。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梁宵 編輯|米娜 頭圖來源|受訪者 星巴克中國業績下滑之時,劉文娟的職位則如火箭發射般上升。 今年9月30日起,劉文娟將正式接任星巴克中國CEO一職,這距離她2023年升任聯席CEO僅過去了一年;實際上,2021年,她才剛剛晉升為星巴克中國首席運營官(COO)。 這也是星巴克中國3年間的第四次高層變動。2021年8月,王靜瑛卸任CEO,交班給蔡德粦——后者當時已在COO任上歷練了5年。但僅僅過了一年,王靜瑛重新做回CEO。之后,蔡德粦離開星巴克,與其同年加入星巴克的劉文娟被選中,成為聯席CEO。 此次交班后,王靜瑛依然保留星巴克中國董事長的職位。值得注意的是,在星巴克全球的高管陣容中,王靜瑛和劉文娟赫然在列,不過從順序上來看,劉排在前面,她同時擔任星巴克全球執行副總裁。 相比之下,中國區的人事調整只是星巴克全球人事震蕩的一個小漣漪。一個月前,任職不到一年半的星巴克全球CEO拉什曼·納拉辛漢(Laxman Narasimhan)被“下課”,星巴克迎來了第八任CEO布萊恩·尼科爾,這位以強勢改革著稱的CEO一到任就動作不斷,僅僅幾天之后,在星巴克服役11年的星巴克北美區首席執行官宣布退休,前任CEO招來的空降高管——星巴克公司執行副總裁兼全球首席商品和產品官,在官網已經“查無此人”。 這股改革旋風要如何影響中國市場還言之尚早,但改變已經勢在必行。就像星巴克創始人舒爾茨一再提醒的那句話,“我們不是生而成功,也不會理所當然一直成功下去,所以一定要心懷謙虛,必須一天比一天做得更好。” 如今,這家市值千億美元,擁有39477家門店的咖啡連鎖巨頭正面臨史無前例的挑戰:一面是競爭對手的步步進逼;一面是門店管理的問題頻出。曾經被視為增長引擎的中國市場也動力不足,7月底發布的2024財年第三季度(截止2024年6月30日)顯示,星巴克營收同比增長1%;而中國市場則同比下降11%。 剛剛上任的這位80后新掌門,要如何續寫星巴克的中國故事? 數字化功臣 3月23日,舒爾茨與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作了一場對話,后者最后用委婉的方式,提出了一個敏感的問題:星巴克的價格對學生來說太貴了,是否能便宜一點? “Molly”,舒爾茨向臺下喊劉文娟的名字,半開玩笑地解釋說,“每當我遇到難回答的問題,我就會喊Molly。” 劉文娟快步上臺,她短發、挑染的一縷紫紅色特別顯眼,“Hi,校友們”,這句開場白點燃了會場,她的本科、碩士就讀于復旦大學國際金融專業,與同是金融專業出身的王靜瑛背景相似。 王靜瑛 來源:受訪者 在星巴克員工看來,兩者的關系更像師徒。王靜瑛是一員老將,2000年加入星巴克,2011年任星巴克中國區總裁。第二年,劉文娟加入星巴克中國擔任項目總監,在此之前,她在麥肯錫做了7年,2016年,王靜瑛升任星巴克中國CEO——這是之前中國區從來沒有過的職位,劉文娟開始擔任星巴克中國數字創新副總裁。 當時,星巴克全球提出名為“數字飛輪”的五年戰略,計劃通過數字化技術重塑四大業務模塊:星巴克會員體系、移動支付、個性化體驗和移動端購買體驗。舒爾茨對數字化前景給予厚望,2017年他正式將CEO之位交班給了約翰遜,后者有著34年技術相關從業經驗,“這一點對未來的星巴克來說至關重要”,舒爾茨認為。 劉文娟帶領團隊幾乎從零開始,搭建了數字化底層能力,推出了服務應用,連接了合作伙伴,最終打造出“專星送”“啡快”數字點單等業務,根據星巴克2019年第三季度的財報,其外送業務銷售額約占總銷售額的6%。 三年,她將一個新興業務從無到有做了出來。 這一年,星巴克中國將業務重組分拆為兩個業務單元——星巴克零售和數字創新。時任COO的蔡德粦負責前者,劉文娟晉升為數字創新總經理,兩人都直接向王靜瑛匯報。按照星巴克的說法,前者是在加固“第三空間”,后者則在打造“第四空間”。 這可以看做是一次內部賽馬,當時來看,兩條業務線的先天基礎不同,但未來的成長空間也難斷高下。第一輪交班,選中的是蔡德粦,當時新興業務占比還不到30%,但此后形勢反轉,2022年的財報數據顯示,中國市場同店銷售額持續下滑,數字化業務占比則不斷上升,到了2023年,后者業務占比已經接近一半,成為星巴克中國業務新的增長引擎。 “Molly幫助星巴克建立了數字化創新,這些創新使我們的業務走上了一條非常不同的軌跡。”星巴克前任CEO拉什曼·納拉辛漢如此評價。 略感諷刺的是,拉什曼·納拉辛漢卻在這個問題上翻了車。據外媒報道,星巴克美國本土的數字化業務一塌糊涂,美國CNBC在一篇報道中指出:柜臺上堆滿了移動訂單,等待咖啡的顧客一臉沮喪,忙碌的咖啡師則已經精疲力盡——這一幕幾乎每天在星巴克門店上演。舒爾茨自己就曾在芝加哥的一家門店感受過早晨八點鐘的“亂象”,他在做客“Acquired”播客節目中甚至炮轟:“移動APP已經是‘星巴克最致命的阿克琉斯之踵’。” 這也是星巴克新任CEO尼科爾的頭號要務,在其上一段改革歷程中,他用了3年的時間,將陷入困境和丑聞的Chipotle打造成《財富》世界500強公司,5年之后,Chipotle的營收較他接手之時翻了一番——近100億美元,利潤增加了6倍,而其中重要的一項改革舉措就是數字化轉型。在正式履新的第二天,尼科爾就發布了公開信,其中重點提到,為了支持星巴克美國業務的發展,我們要加大技術投入,以加強伙伴和顧客體驗,完善供應鏈,改進APP和移動訂單平臺。 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市場已經走在了美國市場的前面,正如星巴克官網所說,劉文娟對中國市場的洞察和經驗也能給全球業務決策提供支持。 兩難挑戰 但眼前的中國市場,也有很多麻煩要面對。 按照星巴克中國的說法,未來王靜瑛和劉文娟的分工明確:前者專注戰略、創新和品牌影響力;后者主要任務是推動中國業務的持續增長。 2022年9月,星巴克中國提出未來三年戰略愿景,表示將在2025年開出9000家門店,這意味著平均每9小時就會新開一家,這是從來沒有過的速度。在進入中國市場的24年中,星巴克前10年只開出了190家自營門店,算下來相當于半年開一家;2018年開始提速,平均下來,新增一家門店也要15個小時。到今年6月底,星巴克中國的門店總數達到7306家。 來源:中企圖庫 而在門店規模擴張的情況下,星巴克中國的營業收入和同店銷售額卻在反向下滑,在這種情況下,盡管舒爾茨和劉文娟多次表示“高度克制,拒絕價格戰”,但星巴克門店還是通過各種促銷優惠,變相進行了價格調整。 一位上半年離職的星巴克門店店長王田(化名)表示,“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而且促銷活動越來越多,聯名也變多了。”據其觀察,促銷吸引來的消費者,都是哪家便宜喝哪家,很難留住;而那些經常光顧的老客戶,不會因為某一款促銷而去嘗試。 在香頌資本董事沈萌看來,星巴克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兼顧兩個不同的群體——一面是價格敏感型、靠打折促銷拉動的邊緣群體;一邊是品牌忠誠型的核心群體,“不打折擔心客戶流失,放開打折擔心損害品牌,在這樣比較矛盾的心理之下,星巴克的價格策略、開店策略等都不免瞻前顧后,打法也不夠清晰。” 這樣的矛盾也會反映到其他市場策略上,比如前一段時間,星巴克中國與羽毛球品牌YONEX(尤尼克斯),推出聯名款球拍,表面上看,兩者都是高端定位,球拍定價458/支,但市場反響一般。有星巴克會員就表示,“真的喜歡打羽毛球的,他們會買更貴的球拍。不喜歡打羽毛球的,會覺得這個球拍太貴。” 最后,這些聯名款會像星巴克的月餅、粽子等節日產品一樣,成為銷售任務壓在每一個店員身上,很多星巴克的店員對此頗有微詞,但也無可奈何。 如王田所說,門店只是星巴克最基層的執行單元,無法影響整體決策;但實際上,他們也是面向消費者最直接的窗口,可以影響整體市場的感知。2008年,舒爾茨強勢回歸星巴克,很大程度上也是從門店感受到了管理危機的蔓延。他的自傳《從頭開始》一書中就寫到:2008年是星巴克的滑鐵盧之年,但這卻并非緣于某一個錯誤的決策、某一個策略或是某一個人。就像一根脫線就能一寸寸破掉一件毛衣一樣,星巴克也是一點點垮掉的。 對于如今加速奔跑的星巴克來說,這也是一個重要的提醒,對外擴張的同時,內部管理也需要跟進梳理。 “說實話,與其他品牌相比,星巴克對伙伴的福利還是很好的,也會給到學習機會,提供晉升空間。”即便已經離開星巴克,王田對這一點依然感念有加,這是他稱之為“伙伴文化”的部分;但另一方面,他也發現公司的銷售管理存在脫節:比如,一方面HR要控制人力成本,所以限制門店人員招募,因此趕上外賣促銷的時候,門店人手往往供應不足。但與此同時,外賣業務線也會要求門店限時出餐,“根本忙不過來”,但他們也有應對策略,“完不成就只能算了,就是被罵一頓,又不會少塊肉。” 這似乎只是小問題,但積累到一定程度,業績增長的泡沫就會被刺破——就像星巴克在美國市場正在經歷的考驗一樣。發展規模和發展質量,業績增長與員工、顧客體驗一直是連鎖企業需要時刻平衡的內在矛盾,也是舒爾茨希望接班人們始終牢記于心的。 如今,星巴克中國管理的舵手交到了劉文娟手上,這個兩難的挑戰也需要她給出答案。 “我們將繼續專注于由星巴克開創并持續引領的高端咖啡市場,尋求高質量、可盈利、可持續的增長。實現這一增長模式,需要我們做出主動的戰略性選擇……穩健增長,不通過犧牲經營利潤率換取銷售額。”劉文娟表示。 早前,她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曾提到,“一旦想清楚目的,無論有什么樣的障礙,我絕對會死磕到底。”或許,對于星巴克來說,要死磕的并不是對手,而恰恰是自己。 |
王健林賣掉了萬達在美國傳奇影業的全部股權。 10月14日,
中國基金報記者 泰勒 兄弟姐妹們啊,今晚簡單看點海內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