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上海的老百姓來說,分級診療并不陌生,特別是今年以來,專家號源下沉新政全面實施已有半年好評不斷。根據統計,全市轉診量最大的是在莘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今天《遇見更好的自己》就來認識一位這里的家庭醫生,半年里,她幫助一位社區老人轉診了七次,這背后是怎么樣的故事? “老糖人”錢老伯,近兩年糖尿病一直控制得還不錯,他說,多虧了一位好醫生。“我50歲開始,有家族史,今年78歲嘛,28年了,像我們碰巧是碰到一個好醫生,胡月醫生確實是好,不是裝出來的。” 90后的胡月醫生,是莘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全科醫生。3年前從復旦畢業,在華山醫院完成3年規培后,她主動選擇扎根社區醫院,成為了一名家庭醫生,錢老伯就在她的轄區內。了解錢老伯的病史后,胡月特意和錢老伯的老伴加了微信,讓他們有問題可以隨時聯系。 今年4月,一次常規檢查中,錢老伯的腎功能指標出現異常升高,而龍華醫院腎內科專家近期已經沒有號源,老兩口擔心不已,“我為了這個掛號,苦透苦透。”胡月立即主動幫忙,用當時最新的三甲醫院50%專家號下沉社區的政策,順利為錢老伯約上了龍華醫院的專家號。 及時轉診后,一段時間的治療下來,錢老伯的相關指標逐漸恢復了正常。老伴紀阿婆也算放心了:“一方面龍華醫院三甲醫院比較相信,至少肌酐沒有亂躥,還可以的。” 在專家號下沉新政發布以來,從今年4到8月,胡月所在的莘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轉診總量在全市排名首位,超過2500人次,同比提升了278%。而胡月經手的有78人次,在自家醫院排名第一。這個第一,背后是胡月對社區居民患者始終的牽掛,她手里有16位像錢老伯這樣有復雜慢性病史,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沒有門診時,她也會經常去幾位老人家里串門,為他們監測血糖和血壓。 作為家庭醫生,胡月負責的兩個小區,共有1800位簽約居民,不少人都養成了小毛小病就找她問問的習慣。錢老伯說:“胡醫生就是我們的主心骨,在醫藥方面、或者說醫療顧問也好、家庭醫生也好,就是碰到這類問題,就找胡醫生。” 而在胡月看來,讓居民能夠放心依靠她,也是因為她有著足夠的底氣,這幾年來,上海一直在不斷完善優化分級診療措施,從技術和能力上實打實提升社區醫院的功能,來為居民們提供更靠譜的家門口衛生服務。“家門口管常見病,重大疾病就去二、三級醫院,三年來,我一步步見證了這一切的實現,有了硬件能力的提升,剩下的就是我們家庭醫生服務能力的問題,總之在社區醫院能干的事兒太多了。” 對此,莘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醫科科長李云賀表示:“居民的認可就是家庭醫生工作很大的動力,另一部分可能就是家庭醫生自身知識體系的成長,家庭醫生能為居民解決更多的一些問題,我想他離成為更好的自己可能就會越來越近。” 上海計劃到2035年,全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要達到75%以上,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簽約率達到85%以上。市衛健委也在進行專題走訪調研,會對社區醫院的相關支持政策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和補充,來促進更多居民 養成小病去社區首診的習慣,讓分級診療實現更有效的運轉。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基層處處長楊超表示:“新時代新征程,上海的社區醫院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我們號召廣大社區醫護工作者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用心用情服務好社區居民。” 實際上,胡月在基層社區做家庭醫生的這么多年,見證著上海分級診療的不斷優化,2018年她來到上海學醫讀研,那一年簽約居民數量為666萬,而到了今年6月,上海全市簽約居民已經突破1100萬,與此同時社區打造“康復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以及“護理中心”也一一實現,這正是胡月這樣家庭醫生的作用,在社區保障老百姓的健康。 看看新聞記者: 周文韻 編輯: 尤穎慧 攝像: 喬楚 責編: 虞之青 |
紅網時刻新聞10月18日訊(記者 戴丹 通訊員 張亞娜 朱敬宇
適逢世界骨質疏松日即將到來之際,“星辰永恒 活力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