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顏值經濟”快速崛起,醫美行業得到迅速發展。然而,“黑機構”“黑醫生”“黑藥械”等醫美行業亂象,既侵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也影響行業健康發展。10月25日,第二屆八大處整形美容產業論壇在京舉辦,現場發布《2024醫療美容行業白皮書》,梳理發展現狀和現存挑戰,助推醫美行業健康發展。 《白皮書》顯示,我國醫美機構中,中小型民營機構占大多數,服務我國60%左右的醫美人群。這些機構通常以非手術類輕醫美項目為主,提供注射類、光電類、皮膚管理等項目,價格親民、服務靈活,但在技術和設備上與大型醫美醫院有所差距。 技術進步是推動中國醫美市場升級的關鍵力量。但是,醫美產業也面臨不足和挑戰。《白皮書》提出,監管不完善是行業發展的一大障礙,部分市場的產品標準和安全規范不足以應對市場擴展的速度。消費者對醫美市場的信息透明度仍存質疑,包括價格、醫生資質和產品安全性等方面。同時,部分地區的醫療機構缺乏資金和技術支持,無法充分引入最新的設備和手段,導致治療效果和技術水平上的區域差異。 “監管不足、市場透明度問題和技術不平衡是現階段的主要挑戰。”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副院長趙延勇介紹,“我們對醫療亂象不能視而不見,特別是醫美業的‘三黑’——黑人員、黑材料、黑機構,嚴重危害行業發展,侵犯消費者權益,必須堅決遏制。近年來,衛生健康、市場監管、公安等多部門在醫美領域開展聯合行動,持續提升監管強度,打擊非法醫美服務,規范廣告宣傳、藥品和醫療器械使用等。隨著監管加強、技術創新和環保意識的提升,醫美行業將朝著更加高效、安全、個性化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消費者如何避免“踩坑”?中關村聯新生物醫藥產業聯盟秘書長趙清提示說,進入醫美機構后,可以關注該機構是否按規定公示了營業執照和醫療執業許可證。如果沒有,就不能開展醫療美容服務。另外,正規醫美產品上都會標注“械字號”、品牌、生產日期等信息;執業醫師也必須具備醫師資格證和執業醫師證。“消費者只要注意辨別,就能判斷醫美機構是否靠譜。”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斌 |
三湘都市報10月21日訊 (全媒體記者 田甜 通訊員 葛紀彤)
2024年6月18日,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了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