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中秋小長假最后一天,多平臺“中秋假期旅行消費報告”出爐。繼端午假期之后,“新中式”旅游再霸屏。 “新中式”成報告熱詞 多平臺中秋假期旅行消費報告中,“新中式”旅游成熱詞。 攜程:除奔赴回鄉團聚,賞燈看煙火、泛舟賞月、漢服游園等中式旅游方式的火熱,亦體現了當代人對節日傳統習俗的奔赴和愈發深厚的情感傾注。 飛豬:中秋假期賞月游、賞燈游的搜索熱度同比分別增長61%、267%。 同程:假期期間的“賞月航班”搜索熱度較上周增長97%。賞月游園是最熱門的出游主題,各地的燈會、游園、夜市等活動受到游客歡迎。 途牛:周邊游主導中秋旅游市場,出游人次占比接近50%,民俗體驗、夜游古鎮、博物館游學、國風游園會等傳統文化體驗活動成為新風尚。 …… 什么是“新中式”旅游 何謂“新中式”旅游?綜合多種說法,歸納如下: “新中式”一詞延伸到旅游領域,以參觀文博場館、探訪古城古鎮、參與傳統文化活動、觀賞非遺技藝、體驗漢服妝造、購買國潮文創等為主要玩法,將年輕人對于傳統文化的喜愛,和現代旅游休閑方式相結合,為旅途增加了豐富多元的文化內涵,因而受到年輕游客的關注和歡迎。其火起來的背后是幾千年來中國傳統美學的深厚積淀。 文旅市場掀起的這股“新中式”熱潮,體現了旅游消費者從欣賞者、觀光者向體驗者、參與者的角色轉變。這些沉浸式體驗,讓傳統文化以更鮮活的方式走入大眾生活,這種深度融合中國傳統文化的旅行方式成了新的旅游形態和消費需求,也為文旅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比如這個中秋,在濟南,以游園賞月、古城簪花、漢服體驗、美學市集、藝術空間、文物研學等為代表的“新中式”旅游方式的興起,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旅游完美融合,為游客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旅游體驗。 天下第一泉風景區結合海右名士杜甫、蓮鼓荷衣、非遺滾燈等元素,在大明湖歷下亭、九曲亭、護城河等親水區域推出“遇見明湖·嫦娥奔月”畫船演藝表演;千佛山風景區推出“登茲歷山·悅享中秋”游園會,邀請“山東手造”入駐;濟南方特東方神畫舉辦中秋民俗文化節,濟南融創文旅城推出中秋穿漢服、對詩詞、贏好禮等;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開設非遺市集,陳列展示包括大漆、扎染、拓印、掐絲琺瑯、皮影、魯繡等在內的非遺作品;印象濟南·泉世界舉辦第七屆中秋拜月大典,采用“典籍+故事+人物”的創意模式,給市民游客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市文旅局推出“經三路—老商埠—大觀園—579百工集—環聯夜市”時尚濟南一日游精品線路,濟南老商埠三天接待游客5.12萬人次,濟南海那城商貿旅游景區三天接待6.33萬人次。 此外,各級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組織開展了“夢回紅樓閱滿中秋”等活動。文博場館推出“博識古今悅鑒金秋”“中秋游博會”等系列主題活動。 濟南熱門景區看過來 “新中式”旅游帶動濟南、青島等目的地的熱度顯著上升。 攜程數據顯示,中秋假期期間,山東主要客源地為北京、上海、天津、成都、杭州,山東居民出行熱門目的地為上海、北京、成都、西安、蘇州,山東熱門景區為瑯琊古城、泰山風景區、趵突泉景區、尼山圣境景區、曲阜三孔景區。 其中,濟南主要客源地為北京、青島、上海、淄博、天津,濟南居民出行熱門目的地為北京、青島、上海、煙臺、天津,濟南熱門景區為趵突泉景區、明水古城國際泉水旅游度假區、濟南方特東方神畫、濟南融創樂園、濟南野生動物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游覽古建古鎮、還是賞燈會看煙火,這些中式旅游中隨處可見年輕人的身影。越來越多年輕人正成為中式旅游的擁躉,越來越多的目的地和旅游從業者正在從以往的滿足旅客需求,逐漸轉變為“供給創造需求”。隨著這類創新旅游場景、旅游產品的不斷推出,新型供給將持續激發游客需求,成為推動旅游市場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如何打造專屬的“新中式”特色 有專家認為,“國潮””新中式“將中國文化符號、中華美學精神、傳統技藝、制造業與文化產業等結合在一起,其流行是愛國情感和文化歸屬感的表現。“新中式”旅游的興起,是未來旅游的一種發展方向,正逐步成為引領社會審美的“風向標”,也將變得更加多樣化、個性化。《2024年中國國潮經濟發展狀況及消費行為調查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國潮經濟市場規模為20517.4億元,同比增長9.44%。 “新中式”熱潮體現了大眾特別是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理解、鐘愛和自信,也反映了年輕人對旅游消費的重新定義——不是簡單的吃喝玩樂購,也不是概念化的“詩和遠方”,而是在游歷中去尋找、捕捉與傳統文化的共鳴。 那么,如何打造屬于自己的“新中式”熱潮? 首先,內容為王,以文化內核豐富體驗。要讓國潮演藝、文藝體驗、非遺市集等,成為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有效載體,游客就不能僅是觀賞者,更要是參與者。這就要求創新產品,以更富創新的體驗豐富旅游文化內涵。比如正走紅的古風漆扇制作,大多是基于非遺大漆工藝開發的一種現代創新工藝。由于大漆工藝難度大,使得這一行當非常小眾,而如今改良過的漆扇制作則非常簡單易行,成為年輕人的“網紅”玩法。 其次,科技賦能,激活并提供強大支撐。從大數據的精準分析到智慧化、智能化的處理手段,再到場景創新的實踐應用,科技正在以多種方式激活和保護傳統文化,為其發展與保護提供了強大的支撐。放眼望去,吸引力爆棚的博物館等文化場所,無不體現著傳統文化的創新,以及現代科技的能量注入。數字化、多媒體等新技術、新手段,將文化底蘊與歷史文物有機融合起來,很多博物館都采用了虛擬場景、裸眼3D、觸摸屏等數字化技術,運用聲、光、電等手段,通過互動體驗、游戲等形式,讓參觀者感受傳統文化與科技范兒的完美結合。 再者,民俗風情,培育引爆效應的文化IP。東莞借“龍舟之鄉”,打造城市名片,推出全國最長的龍舟月活動;汨羅宣傳“龍舟故里”文化品牌,做好“龍舟+農業”“龍舟+體育”等文章。各地民俗風情是最大的旅游資源,小城要因地制宜,培育打造更具引爆效應的文化IP,將文化亮點變成經濟熱點。 最后,從傳統節日中挖掘潛力。“傳統節日+旅游”受到民眾歡迎,從中秋賞月到元宵游燈,豐富多樣的節慶活動讓旅游更具文化內涵和儀式感,契合現代人的精神需求。同時,文旅產品的創新也為傳統節日賦予新活力,成為拉動消費的新引擎。云南的潑水節、哈爾濱的國際冰雪節……以富有地方特色的節慶活動為抓手,也是打造城市文旅新名片的重要途徑。 記者:王亞妹 編輯:呂冰 校對:湯琪 |
今日,記者獲悉,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舉辦了“入境游激勵政
(央視財經《正點財經》)近期,國內機票價格快速回落,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