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8日訊(記者 周磊 通訊員 彭柳)風從海上來,潮涌虞公港。12月8日,湖南湘江新區臨港產業開發區與岳陽虞公港招商引智推介會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這標志著岳陽虞公港將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湖南開放新門戶呼之欲出。 推介會上,涉及綜合能源開發利用、港航物流和產業、科技創新校地合作等領域的10個項目落地湘陰。 簽約項目中,包含湘陰縣人民政府與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校地合作項目、湘陰縣人民政府與上海交通大學電氣工程系聯合組建申請新型研發機構項目、同濟大學國家智能型新能源汽車協同創新湘陰中心項目、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與可孚醫療合作項目等。這些項目的正式落地,將為湘陰與高等院校開展校地合作再添“新動能”。 山海不為遠,引鳳滬上來。湘陰緣何“出圈”上海? 湘江新區是中部地區首個、湖南唯一的國家級新區,肩負國家賦予的“三區一高地”使命,培育了工程機械、電子信息和新材料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坐擁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22所高等院校,成為長沙創建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核心引爆區。2020年,湖南省委政府布局建設湘江新區湘陰片區,賦能湘陰“一共享五統籌”政策,目前省級38項、市級36項經濟社會類賦權已全部落地,湘陰成為“近者悅、遠者來”的投資興業新高地。 湘陰虞公港背靠長株潭、面朝洞庭湖、直達長三角、輻射粵港澳,位居“一帶一部”黃金節點,迎接“一帶一路”重大戰略,支撐起湖南高效融入長江經濟帶的前沿陣地,承載著中部崛起的使命希冀。 該港口向北距岳陽城陵磯港87公里,公路距長沙貨運北站、西站僅50多公里,是港口輻射城市的最佳距離,可將長江水運向湖南經濟腹地延伸近100公里,推動長株潭都市圈直接通江達海。可開發利用岸線4600米以上,航道維護水深4.5米以上,具有長江城陵磯港同等功能,常年通航能力5000噸級、豐水期可達1萬噸級以上。 “當前,虞公港建設如火如荼,一期4個泊位2024年6月可投入使用,2027年將全面建成運營。‘長沙北樞紐港、長株潭出海口’呼之欲出,湘江新區湘陰片區將成為湖南對外開放的最前沿。”湘陰縣委書記李鎮江信心滿滿。 湘陰堅持以港帶產、港產融合——以虞公港為依托的湘江新區臨港產業開發區加速建設,港口碼頭與虞公港產業園、金龍產業園“一體兩翼”格局基本構建,港航物流商貿、高端裝備制造、先進儲能材料、綠色食品加工等現代產業聚優成勢,“水陸空鐵”四通八達,“學研產城”四位一體,現代智慧新城、立體交通融合新城加速崛起。 作為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全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縣,湘陰堅持人才強縣、科教興縣戰略,構建起“黨委政府統籌、組織部門牽頭、部門單位參與”的人才工作機制。近3年,該縣兌現獎勵資金3200萬元,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115名,天鵝山大科城內第一所本科院校開學招生,先后與省內外21所高校院所結成合作聯盟,楊孟飛院士等100多位知名院士專家組建“雙創智庫”,湖南縣域第一個省級離岸科創港——中南大學國家技術轉移(湘陰)中心運營,實現“成果在院校孵化,產業在湘陰落地”。 “對落戶湘陰片區的高層次人才及其團隊,提供最高300萬元的創業貸款擔保;對企業新建的省級以上科創平臺,給予最高200萬元科研經費支持;對國家級科技成果獎項,給予500萬元獎勵。”湘陰縣委副書記、縣長劉世奇拋出人才招引“橄欖枝”。 活動現場,湘陰縣駐長三角地區“雙招雙引”工作站正式授牌,臨港產業專家代表、臨港企業代表分別做《港口發展思考》《虞公港臨港產業布局分析與建議》《湖南港口和虞公港發展現狀與未來》主題演講。 上海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長、市政協原副主席,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榮譽理事長、上海科技館理事長左煥琛寄語湘陰學習借鑒上海開放創新經驗,建好虞公港、聯通長三角,打造岳陽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 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工作黨委書記程鵬,湖南省人民政府駐上海辦事處黨組成員、副主任馬宏平,湖南省工商聯副主席漆平波,岳陽市副市長魏淑萍,湖南省港航水利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周海斌,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專職副主任趙義懷一同見證。 |
6月19日上午,在機器的轟鳴聲中,位于廣佛交界處的沙溪匯
項目效果圖 6月19日,記者從合肥市新站高新區了解到,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