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泰安至泰兴段正式投产

新资讯 2022-12-7 16:08 长江日报 15 0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泰安至泰兴段今天(7日)投产,我国由北向南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与由西向东的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在江苏泰兴正式联通,来自西伯利亚的清洁能源全面供应长三角地区。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南段经过华北平原、江南水网,沿线人口稠密,国家管网集团通过创新施工技术、采用盾构穿越等方式,打造科技绿色管道。



国家管网集团中俄东线江苏工程项目部经理 王春林:工程沿线水系发达,穿越大中型河流及等级公路79处、小型河流沟渠1200余处、养殖塘450余处,平均每250米就有一处穿越,为了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量采用了非开挖的穿越方式,可以减少对于周边地形地貌的影响。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过程中先后攻克了工程设计、管材制造、建设施工等技术难题,首次将18米加长钢管应用于我国长输油气管道建设;全面推广运用全自动化焊接、全自动超声波检测、全机械化防腐补口等技术,在提升管道的焊接稳定性和质量的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



国家管网集团中俄东线江苏工程项目部经理 王春林:在中俄东线上,我们一直坚持用自动化的施工方式来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和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在中俄东线南段也全面采用了自动焊和全自动超声,机械化防腐的施工的方式,焊接的一次合格率已经达到了98%的水平。


打造智能工地,建设智慧管网。在中俄东线,每根钢管、每台设备、每名员工,甚至焊接完的每一道焊口都有自己的二维码身份证。施工现场的每台焊接设备、防腐设备都安装了工艺参数采集系统、数据储存器、数据传输系统,将生产工艺过程信息进行采集、储存与上传。据了解,中俄东线全线总共完成了278万条建设期数据的采集和存储。



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党委书记 李波:传统管道由于建设期数据及运营期数据分别在不同信息系统管理,缺乏数据的集成和管道、站场的实体可视化展示。中俄东线全面实施互联网+项目管理新模式,全过程施工数据采集与追溯,提高了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走进泰兴联络站 探访智慧能源大通道


作为我国新一代智能管道的样板工程,中俄东线建设过程中通过移动端+云计算+大数据的体系架构,实现了项目的全数字化移交。


记者在中俄东线泰安至泰兴段投产前,来到中俄东线泰兴联络站,实地探访中俄东线的智慧站场。


在中俄东线泰兴联络站,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做投产前最后检查和调试。中俄东线江苏工程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泰兴站是一个扩建站,扩建之后中俄东线、西气东输以及海上的天然气在这里交汇,实现天然气的互保互通。



国家管网集团中俄东线江苏工程项目部经理 王春林:这个站是中俄东线南段泰安到泰兴段的最后一个站场,这个站以前每天接收海上来气3000万立方米。如果中俄东线投产以后,每天大概能够有5000万立方米的输气的能力。


泰兴联络站在建设过程采用了大量的智能装备。技术员李冰告诉记者最新型的云台式激光甲烷遥测系统的安装,可以快速检测识别站内环境中是否存在泄漏的天然气,确保天然气输送的安全。



国家管网集团泰兴站工作人员 李冰:激光甲烷遥测云台系统实现了对全站区的覆盖,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天然气泄漏,并且快速进行有效处置。


在泰兴联络站站控室,技术员何胤正在调试具有长距离的监控和高精度定位功能的周界报警系统。


国家管网集团泰兴联络站工作人员 何胤:在咱们的整个围墙上有振动光缆,在大门上有激光对射,每次有外来人员入侵的时候,它就会有报警的功能。


何胤告诉记者,通过管道数据的统一共享和信息的融合互联,他们场站可以实现生产运行与设备设施进行全面远程调度和监控,基本达到现场无人操作的控制水平。



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心主任助理 杨毅:中俄东线已建成的34座站场均为智能化管理站场。其中压气站中的压缩机组均实现压缩机组的远程一键启停等功能,分输站也实现集中调控、自动分输等功能,与以往相比,可减少运行人员30%。


数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口径之大、压力之高、输气量之大,堪称世界之最。


让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来认识一下这条世界级水平的天然气管道。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是我国首条采用1422毫米超大口径、12兆帕高压力等级的长输天然气管道。经测算,在12兆帕压力下,一米长的管段容气量为250立方米,相当于三口之家1年的用气量。


管道全长5111公里,北起黑龙江省黑河市,途经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南至上海。其中新建管道3371公里,钢铁总用量相当于280座埃菲尔铁塔。


管道设计输量380亿立方米/年,是目前世界上单管输量最大的长输天然气管道。到2025年时,每年可向东三省、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稳定供应天然气380亿立方米,可满足一亿三千万户城市家庭一年的用气需求,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4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82万吨,为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张伟 王颢一 江苏台 泰安台)


【编辑:金鑫】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www.bbbfeiibyy.cn)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资讯获取与信息服务,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多元化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新资讯:www.bbbfeiibyy.cn (盛世汇新旗下网站)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
亚洲 校园 春色 另类 图片| 色播开心网| 国产无套内射普通话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