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新區因海而生、向海而興,海納百川、開放發展的包容精神是濱海新區的核心文化認同及其具體表現。濱海新區自古河海相接、舟車匯集,是水陸要沖、航運樞紐,中外文化在此匯聚交流。商賈云集繁華地,開放包容濱海人。進入新時代,濱海新區承擔著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支點的使命和重任,秉承發揚包容并蓄的文化積淀和精神傳承意義更為重大,要以更加開放的心態融入新格局,體現大擔當,實現新發展。 作為我國北方對外開放門戶,從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起,濱海新區就是外企投資興業的熱土,摩托羅拉、三星、雅馬哈等一批外資企業在此落地生根,帶動區域經濟增長。持續的對外開放令濱海新區的開放層次和水平不斷提高,這里累計吸引外資企業約1.9萬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此投資項目超過2000個。濱海新區“走出去”的步伐也不斷加快,在“二手車出口”賽道上高歌猛進,遠在埃及紅海之畔的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已成為成功范例。天津港同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建立了貿易往來,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地位凸顯。海洋特色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從濱海新區登上郵輪遠赴日韓開啟一趟擁抱藍色之旅,已經成為旅游市場的“明星”產品。 開放包容,共同發展。濱海新區作為天津乃至全國的開發開放前沿,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如何以更高效能打造雙循環戰略支點,如何兼容國內國際高端要素“做大蓄水池”、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合作“激活一池春水”……這些都需要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創新“打法”,全面提升對外開放競爭力。從立足國家戰略,深入推進京津同城化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形成三地深度融合發展格局,到不斷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攻堅助力高水平開發開放、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全方位提升自貿試驗區建設水平;從做足港航文章,打造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支撐、港產城融合發展主引擎,到提升專業服務能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濱海新區要著力塑造通道型、平臺型、海洋型、制度型、都市型“五型”開放新優勢,推動對外開放提檔升級。 開放需要海納百川。濱海新區要更廣泛集聚人才、資金、市場等方面要素,引進更多先進理念、成熟模式和創新技術,使思想觀念、行為方式不斷適應開放的世界和全球化競爭的需要,讓開放的精神結出更多惠及“濱城”百姓的碩果。 來源:濱城時報 |
今年以來,玉溪市江川區將盤清盤活資產資源作為抓經濟促發
招引50億元以上項目5個、10億-50億元項目31個……今年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