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五瓶颈+六建议:丰富城市新区/郊区文化生活的民生逻辑

新资讯 2021-8-27 14:32 消费新时代研究资讯 29 0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城市新区/郊区产业、人口集中,比如北京10个郊区已有常住人口988万,约占全市常住人口的46%


新区/郊区人口快速增加的原因在于:一是中心城区产业、人口疏解,比如一线城市中心城区将制造业、商贸业等不利于特大型城市中心区管理和经济比较价值不足的产业疏解到新区/郊区,进而引导相关行业从业者同步疏解;二是增量人口随着新区/郊区产业发展自然集聚;三是中心城区高房价倒逼无法承受的年轻人、新婚夫妻选择到新区/郊区置业,成为居住和工作不在同一区域的通勤族;四是离退休人员选择相对人口密度较低、更宜居的新区/郊区生活。


由于新区/郊区人口激增,且与原住民形成两个生活圈子,传统按照行政区划配置的文化设施和服务在总量质量、针对性、覆盖面上并不能满足新增人口的需求。反过来讲,后小康时代不能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往往也难以让城市中坚力量感受到城市的温度。事实上文化获得感已成为城市民生保障和改善的风向标,也是城市品牌形象、凝聚力的重要驱动因素。



新区/郊区文化民生保障改善五大瓶颈


一是文化设施填平补齐和效能提升问题


由于不少文化设施按照行政区划设置,不少新区/郊区产业园区、人口集中区并没有在区、街道(乡镇)的核心区,因而传统文化设施并不能完全覆盖和服务新增人口。另外,文化设施分布于文化、旅游、体育、教育、民政、农业农村等政府部门和工青妇团等群团组织,且服务对象和用户数据多局限在当地原住民。像图书馆、青少年宫、妇女儿童中心、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科普教育基地等适合都市人群的文化设施知晓度反而不高。


二是文旅融合下的公共文旅服务网络完善问题。


有别于中心城区的旅游景点,新区/郊区的人气景区多为人烟稀少、风光旖旎的乡村旅游,当地人多搬到城镇居住,留下的多为旅游服务人员。同时,乡村旅游的主要游客为中心城区居民的周末旅游、休闲旅游,在景区配置公共文化设施需要更具针对性,避免闲置浪费。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对象为当地居民,对配置哪些旅游服务,为旅游起到导流服务,增加旅游服务总量,同样需要解决针对性问题。


三是基层文化服务提高知晓率、认知度、满意度和专业化水平。


社区(村)基层文化服务如果在新区/郊区新增人口集中区仍然沿用传统模式,只是在居委会、物业中心、社区广场等设置社区文化中心等物理空间,依靠居(村)委会、物业公司等兼职人员和志愿者解决设施开放问题,并不能满足新增人口的需求。尤其是不少社区文化服务已偏向闲暇时间较多的老年人服务,而年轻人需要的休闲、健身、科普、社交、教育等文化服务难以在社区层面就近获取。


四是文化活动覆盖面和参与度的扩大问题。


受经费、供给方、人才等要素不足,新区/郊区的文化活动往往在数量质量都要少于中心城区,且群众文化活动集中在广场舞、文旅和土特产主题的节庆节事、传统曲艺等,参与者以老年人居多,且组织方式沿用行政区划层层下发通知的方式,往往造成参与对象固化。


五是数字文化普及和有效流量问题。


新增人口以年轻人、企事业单位从业者居多,熟悉数字工具,沉浸在数字生活。现有数字公共文化资源主要通过行政部门、居(村)委会、文化设施等传统线下服务引流,以及若干文化活动引流,并没有针对新增人口引流扩容。另外从需求端看,新增人口对数字文化资源的需求在于满足休闲娱乐、知识学习、信息查询等多重功能,分散在各机构的数字资源并不能满足一站式需求。



城市新区/郊区文化民生改善六策


一是整合城市边缘组团和新区/郊区的各类文化设施,做大总量和共建共享。


可以集成的文化设施空间载体包括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体育设施、森林公园、郊野公园等,可以在短时间内且投入不大的情况下做大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规模。比如对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增加健身器材、文化广场和文体活动,形成周边居民自然集聚。在商圈、商超、银行及腾退的厂房、卖场,开发集餐饮、休闲、书房、交友聚会、文创商品销售等多功能的新型文化空间。在超大型社区建设地区级文化中心,实现社区文化中心升格服务。有效发挥社区志愿者作用,将文化设施、服务、活动的宣传推介融入到社区便民服务平台和社区业主群、团购群、交友群等群组,将文化设施融入到家庭生活和社交体系。


二是探索多样化、特色化、可复制的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


文化设施实现总量做大和系统集成后,也面临运营团队和专业人员不足的情况,仅仅依靠政府部门、公益性文化机构、居(村)委会派员并不能实现专业可持续运作,且还存在编制不足的瓶颈。由于文化设施直接面向周边居民(特别是具有较高消费能力的上班族、企业家、创业者、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本身也是可以实现盈亏平衡甚至盈利的文化消费场所,因而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探索社会化运营。比如,北京市朝阳区图书馆、朝外街道办委托社会组织运营街道图书馆,作为区图书馆分馆,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周边居民、上班族提供亲子阅读、文化讲座等特色服务;石景山区政府部门委托企业运营街道文化综合体,打造周边居民的网红打卡地;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大型商场和酒店公共空间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大兴区在商圈打造智能图书馆,为居民提供阅读、餐吧、文创商品销售等服务。


三是推动文化服务数字化智能化。


过去文化机构因为数字化技术能力短板,多不具备数字文化产品开发的软硬件条件,只是简单地将服务资源上网、开设自媒体。而在5G时代,数字科技场景开发已经非常成熟,文化机构可以根据目标用户需求实现数字文化服务云端开发,比如琴棋书画教学、文化讲座、文艺演出等等均可以在云端制作,以H5、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形式广泛传播。政府部门可以协调将分散在各机构的数字资源一站式集成,按人群分发,并在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文化设施、公益广告等载体一码推广,提升数字文化资源覆盖面。


四是普及精品、分众的全民阅读活动。


尽管实体书受到数字阅读的强烈冲击,但是以阅读为媒,打造集休闲、交友、亲子、购物等多功能的新型文化空间,对中产阶级、上班族、企事业单位管理层仍有较强的吸引力。新区/郊区中青年普遍面临较大的工作生活压力,阅读是放松心情、教育子女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学校、青少年宫、科普教育基地、商超超市等渠道,吸引家庭参与全民阅读活动,并增加亲子阅读、青少年阅读主题活动。


五是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社区公园等新区/郊区居民经常活动的旅游场所提供适合亲子活动、体育健身的文化设施设备配置。根据人流量和消费预期,将民营书店、新型文化空间、流动型文化设施进入上述景区。例如,公共图书馆可以将流动图书车在周末时驶入郊野公园,吸引周末休憩的周边居民及其家庭。新型文化空间开在森林公园,按照300/天的流量、三分之一人消费且50/人的消费标准,则可实现5000/天的收益,仅周末即可实现数十万以上的收入,完全可以维持文化空间的运作。


六是创新文化惠民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文化惠民活动最大的特色是惠民二字,要点在于广泛的参与度。因此,应增加时代性、趣味性、娱乐性、互动性和科技感、体验感的文化惠民活动,并形成固定周期的品牌活动。进一步分析,应根据新区/郊区人口变化和特色,建立文化需求反馈评价机制,办一些当地居民参与度高的惠民活动,打造一社区一品牌。


百家号编辑:川博士


图片来源:公开网络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www.bbbfeiibyy.cn)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资讯获取与信息服务,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多元化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新资讯:www.bbbfeiibyy.cn (盛世汇新旗下网站)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
欧美精品自拍偷拍| 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少妇| 18款禁用LSP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