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想要填飽肚子,我們會下廚房或者下館子。如今,想要填飽肚子,我們中的很多人,已經習慣動動手指、點個外賣。 曾經,點個外賣,因為享受各類折扣優惠,而被認為比堂食便宜實惠。如今,讀者反映,在有些飯店,堂食反而更便宜,外賣變貴了。 記者調查發現,外賣比堂食貴的現象,的確存在。有些小吃,甚至外賣比堂食貴10多塊錢。究其原因,小店店主表示,外賣平臺抽成較高,讓他們選擇抬高外賣菜品的價格。 本想薅外賣羊毛 卻發現比堂食貴 小包是個南方人,在北京打工。出門在外,每每想家的時候,就喜歡找點家鄉風味的美食,排解鄉愁。最近一段時間,他愛上了甜皮鴨,“皮香肉嫩,每次吃半只,24塊錢,不貴、解饞。” 頭幾次,小包都選擇堂食,點半只甜皮鴨,再要一碗面。但有一回,他下班著急回家,想著順路打包,就不堂食了。“走到店門口,我突然想,為什么不點一個外賣自提呢,有折扣、滿減、紅包什么的,說不定更便宜呢。”小包當時內心是喜悅的,為自己能薅一點商家的羊毛而喜悅。 但是,當他打開外賣APP,卻發現,自己還是“太天真”。外賣平臺上,這款甜皮鴨,半只賣28元(另有打包費1元),整只賣56元(另有打包費2元)。半只的價格比堂食貴了4元,整只貴了8元。雖然買整只有折扣,但是算上折扣,這只鴨子才跟堂食的同價,48元。 “整只雖然同價,我一個人吃不完,屬于浪費。”于是,小包還是走進店里,要了半只鴨子,24元,打包費1元,合計25元。雖然只差幾塊錢,但小包還是覺得,“外賣薅羊毛的時代,好像是結束了。”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愛吃甜品的小麗身上。 在金融街上班的小麗,喜歡在下午茶時間,跟同事們一起點一些咖啡和甜點,緩解工作的勞累。“有一家咖啡店的蛋糕很好吃,我們幾個姐妹都很喜歡,尤其是一款榛子奶油蛋糕,全辦公室的姐妹,都愛吃。”這款蛋糕在外賣平臺上下單,4英寸的賣118元,小麗另外承擔5元外送費。 但有一次,她下班后,和同事到購物中心閑逛,來到這家咖啡店。兩人商量喝點咖啡歇歇腳,卻意外發現,同款同大小的榛子奶油蛋糕,堂食售價是108元。而且,不止這一款,其他的像黑森林奶油等蛋糕,堂食也比外賣要便宜10塊錢。“當時就很吃驚,當機立斷,以后想吃蛋糕了,多走幾步過來買,算上外送費,能省15塊錢。正好吃甜品需要多走動來消耗熱量,何樂而不為?”
蛋糕堂食價與外賣價對比 外賣堂食差價最大的是小店 記者來到小麗所說的這家咖啡店。坐落在寸土寸金的金融街,店鋪很好地融入到購物中心內。整個店的面積不大,但環境好、格調高,有不少人在此消費。店員除了介紹咖啡和甜品外,也大方地承認,堂食價格確實比外賣要便宜,推薦堂食。在同一個購物中心,記者用外賣平臺和堂食菜單對比了一下,發現不少知名連鎖餐館的外賣和堂食差價幾乎不存在。 換到西單的一家商場,這里小檔口的外賣和堂食差價,就要明顯得多。 和很多商場、購物中心一樣,這家商場的餐飲集中在頂層。密密麻麻的檔口,包含了大江南北各地風味。在這里消費的,主要是商場內店鋪的工作人員和購物人群。即便是在下午三四點鐘這個非飯點的時段,這一層的餐飲區,依然熙熙攘攘。 一個小檔口,專門制售卷饃——一種安徽特色的小吃,以粉子饃包裹蔬菜肉類等。小檔口貼著菜單,“素+把子肉+豆皮”賣22元,“素+鹵蛋+豆皮”賣16元,“素+鹵蛋+烤腸+豆皮”賣18元。但是在外賣平臺,這個檔口相同配置的卷饃,分別賣36.8元、30.8元、32.8元——后兩款分別有0.5元的優惠。算下來,每份卷饃,外賣都比堂食貴14.8元。盡管這個檔口提供外賣滿68減5的優惠,但一份卷饃很難達到68元的滿減標準。
卷饃堂食價與外賣價對比 相同的情況,在這一層的餐飲檔口,廣泛存在。 一個木桶飯檔口,小炒牛肉木桶飯外賣26元,堂食20元。一個驢肉火燒檔口,驢肉火燒外賣12.8元,堂食10元。一個砂鍋檔口,砂鍋米線23元,堂食14元。一個肉夾饃檔口,肥瘦肉夾饃外賣13.8元,堂食12元。 而且所有的檔口營業者,也都大方承認,外賣比堂食貴。 理由:平臺抽成,導致小店提高外賣定價 “我推薦你堂食,你合適,我也合適。”在采訪過程中,不止一個經營者這么對記者說。 咖啡店的服務員說:“平臺要抽錢的。100多塊錢的蛋糕,實際上到我們手里才89塊錢左右。” 卷饃檔口說:“平臺要收平臺費,我們到手比堂食還少。” 砂鍋檔口說:“平臺要收錢,要收百分之二十多。外賣掙得還不如堂食多。”
砂鍋堂食價與外賣價對比 外賣比堂食定價高的理由,所有接受采訪的經營者,都指向了平臺抽成。關于平臺抽成,在2020年春天,曾經有多地餐飲協會與平臺交涉,希望降低抽成。當時平臺回應餐飲協會的聲明中提到,八成以上商戶傭金在10%到20%之間。最終,在多輪交涉后,餐飲協會與平臺達成相互理解,平臺也返傭3%-6%來支持餐飲企業渡過難關。 在此次采訪中,幾個商家透露的平臺抽成均在20%左右。“每一個店的抽成都是談下來的,但平臺有基本的規則。”某餐飲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餐飲企業的規模和品牌,決定了談判的籌碼。大連鎖、國際知名品牌,幾乎不受平臺限制,就像有些商場會對他們減免租金一樣。然后連鎖規模小一點,抽成提高一些。知名度差一些,抽成又提高一些。最后,抽成最高的就是單店、小檔口。” 另一個餐館經營者則表示,具體的抽成比例、活動支持力度,又跟外賣平臺區域經理有關。與區域經理關系好壞,也會決定抽成的細微差異。 解法:或自己配送或請顧客雇傭跑腿 對消費者來說,面對外賣比堂食貴的現象,做出自己的選擇相對容易。圖便宜,就多走幾步進店堂食。圖方便,就多花點錢。 而對餐飲經營者來說,他們的解法比較多元。 “我們在開發一款自己的小程序。”連鎖餐飲經營者水哥說,“等開發完畢后,顧客可以用我們的小程序點餐,我們自己派人去配送。”水哥說,自己門店送餐覆蓋的范圍小,但好在顧客比較集中,以商務團餐為主,所以合適。 燒烤店老板老周比較老派:“我堅持不做外賣,一直沒有做。”老周的店,有超過10年的口碑,他堅信:“好東西,尤其是燒烤,必須到店里吃才對味兒。”他感嘆于現在年輕人的生活,完全被互聯網改變,但也十分珍視老顧客的感受。隔三差五,總有老顧客打店里電話,問他能不能送外賣。他總是很客氣地回答:“您受累,用手機叫一個跑腿的過來,代下單再取貨、送貨。” 面館老板小強,一直秉承著好酒不怕巷子深的經營理念,他家的牛肉面,雖然價格略高,但是真材實料,老主顧都說好。面對互聯網流量競爭,他的態度介于水哥和老周之間。“現在平臺就是一個廣告,很多人搜索美食,都借助平臺。但平臺確實抽成不低,我還是希望大家能多到店里來吃面。”小強說,現在店里線上和線下主推的產品不一樣,一個走流量,一個走品質,“我一直覺得,面條這個東西,是不適合外賣的,口感肯定不如店里的啊。但現在年輕人真的不一樣,他們就是喜歡吃送貨上門的外賣。” 小強說,他還是想念以前那種,客人到店里來,坐定了,跟服務員聊幾句,選一碗自己愛吃的面。好吃不好吃,現場反饋。不滿意,退單或者現場再做一碗都行。一來二去,就成了老主顧,甚至成了朋友,相互知道脾氣秉性和口味偏好。“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動動手指,給個差評,我趕緊想著,給點兒券吧。全是隔著屏幕,一點人情味也沒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