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多名機車網紅違規行駛導致受傷或死亡 “速度與激情”下的安全誰來管? 近日,兩名云南姑娘因無證駕駛摩托車狂飆身亡,駕駛者年僅16歲。據悉,兩名女孩均是某短視頻平臺的機車網紅,經常戴著有大蝴蝶結的頭盔拍攝機車視頻。 這樣的悲劇接連發生。據不完全統計,去年10月至今,短短半年時間,已有5名機車網紅因交通事故離世。從公開報道來看,這些摩托車亡人事故的原因主要有超速行駛、無證駕駛、駕駛與自己身形不匹配的重型摩托車等。 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駕駛重型摩托車帶來的帥氣、刺激引發人們爭相體驗,這本無可厚非,但如果過分追求刺激,或為了網絡流量進行危險駕駛,則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就必須加以引導和規范。 缺乏安全駕駛意識 追逐競速事故頻出 今年1月5日,一場摩托車車禍共造成4人死亡,其中有兩人為未成年人。后公安機關作出事故認定,16歲的少年丁某無證駕駛無牌無證、無前照燈裝置且未安裝左、右后視鏡的兩輪摩托車,逆向行駛與21歲的機車網紅莊慕卿相撞。其時,莊慕卿亦駕駛無號牌的兩輪摩托車超速行駛。 “每次看到這樣的事故都會感到很痛心,他們還那么年輕,生命就戛然而止。”“90后”憨憨2016年開始接觸摩托車,已多次騎乘摩托車遠游,至今摩托車駕駛里程超15萬公里。在他看來,摩托車這種“肉包鐵”的交通工具,固然有一定的危險性,但一些事故的發生,多為駕駛者自身的問題——缺乏安全駕駛意識、違規駕駛。 “圈內我們口口相傳的一點就是要‘管住右手’——右手是油門所在,即要控制車速,不一味追求快,但只‘管住右手’是不夠的。”憨憨說,摩托車防御性駕駛是一種整體性理念,要一直繃緊這根弦。“摩托車可以是日常交通工具,也可以成為一種運動,這兩種屬性一定要區分開。玩運動得熟練掌握技術、在專業場地玩,在交通道路上行駛時,就必須遵守相應的交通規則。” 憨憨格外強調了護具的重要性:“摩托車騎行時,頭盔、騎行服等護具是必備的。現在有些機車網紅,裝備根本不過關,還經常做危險駕駛動作。之前有一名女網紅出車禍身亡,其頭盔都是隨便找的,事故中頭盔被磨掉了一大半。還有的網紅穿著絲襪、超短裙,騎著重達幾百公斤的重機車,一旦翻車根本保護不了自己。” 正在考摩托車駕照的北京市民陳女士對安全駕駛深有感觸。“現在很多年輕人追求刺激,僅僅接觸駕考知識就認為自己可以騎乘摩托車競速或駕馭各種技巧動作了,實際上遠遠不夠。”她舉例說,“仿賽”(指專為公路行駛而加入賽車概念的摩托車)駕駛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死亡搖擺,這種情況下,怎樣做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生命安全,僅靠理論學習是無法做好應急處理的。 同樣正在考駕照的山西人柳宇(化名)認為,目前的駕考知識尚有局限,不足以應對緊急情況:“我報的是D類駕照,在駕校學習的車型是三輪摩托車,日常通勤要騎兩輪摩托車面臨的各種安全問題,駕校學習時不會完全涉及,比如兩輪摩托車在路上容易摔倒,學習三輪摩托車就不需要考慮車摔倒的問題。” 此外,駕照學習畢竟是應試教育,實際上路駕駛中需要面臨的各種緊急情況處理以及對路況的觀察都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因此,就算拿到摩托車駕駛證,也要循序漸進駕駛,牢記安全第一。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琮瑋說,駕駛者尋求刺激是摩托車事故頻發的重要原因,從統計數據來看,超速駕駛一直占摩托車事故死亡原因的首位。同時,駕駛摩托車期間看手機、接打電話等引發的交通事故也是屢見不鮮。 在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教授鄭翔看來,摩托車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主要是人、車、路三方面因素。從近期發生的網紅駕駛機車出現各種事故的原因分析來看,主要還是人的因素。機車網紅往往缺乏交通安全意識,在駕駛過程中更重視吸引流量的因素,如穿著不適合駕駛的奇裝異服,為展現技術超速駕駛、為行駛路線軌跡漂亮忽視道路信號燈等,使得自己和他人處于一種不安全的狀態中。 網絡渲染酷帥屬性 忽視摩托危險系數 未戴護具甚至頭盔,突然加速超過一眾汽車,絕塵而去;伴隨著轟鳴聲,高速做壓彎等操作;身材嬌小的姑娘駕駛重型摩托車,腳根本夠不著地…… 近日,記者在多個社交平臺上以“重機車”“機車男孩”“機車女孩”等關鍵詞進行檢索發現,不少博主發布了自己在城市道路上駕駛高排量摩托車的照片、視頻。有人直接在文案中寫出了“頭可斷,血可流,人可傷,機車必須有”的內容,評論區中不少人捧場“好帥”“求推薦”。 來自北京朝陽的原穆(化名)就是被網上的視頻所吸引,想要學騎摩托車。“經常能在網上刷到這種騎行博主拍的短視頻,覺得又酷又好玩,所以我也很想在具備一定騎行水平后去近郊騎行,感受一下那種‘追風’的氛圍。” 然而,真正學習摩托車駕駛一段時間后,原穆發現,所謂的“速度與激情”,背后可能是巨大的安全風險。“了解的專業知識多了,我發現之前看到的一些機車網紅,要么是擺拍,要么是為了流量違規駕駛。比如說,我看到的很多視頻中,駕駛者并未按規定佩戴頭盔。還有的明顯是在城市道路上超速行駛、瘋狂變道、漂移壓彎。”原穆說,同期和他一起學摩托車駕照的,大多是年輕人,其中就有好幾個是因為看了相關視頻,覺得騎摩托車“很酷”的。 江蘇省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一位民警告訴記者,兩輪摩托車具備相對較強的加速能力和相對較弱的保護功能,不僅需要騎手自行掌控平衡,而且前后剎車的不同效果、應用時機也離不開有效訓練,更遑論遇到危險的瞬間如何采取正確自救措施。通常來說,同一品牌摩托車排量越大、動力越強,則相應的車身越重、坐墊離地越高、操控要求更精,力量、技巧不足的新手如果急于選擇“高頭大馬”,更容易增加車輛失控發生事故的風險。 “在網絡視頻中,相當部分摩友為了追求獵奇效果,不僅缺乏安全防護措施,還在騎行時選擇吸引眼球的奇裝異服、搞怪頭盔,導致在發生意外后無法得到足夠保護。”上述民警說,網絡平臺的博主擁有一定數量的關注者,應當重視加強公眾人物的模范守法意識,以合法、規范的交通行為引導愛好者守法安全騎行。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隨著各網絡平臺關于摩托車主題的個性化作品越來越多,且相當部分為違法或不規范騎行,以炫耀、獵奇為主旨,吸引了相當部分年輕愛好者“入圈”。對此,部分摩友會、俱樂部也曾發聲,譴責此類違法行為人“壓縮了正規摩友的騎行空間”“毀壞整個群體的社會形象”,并支持公安交管部門對重點違法行為進行查處,規范路面交通秩序。 北京瀛和律師事務所律師郭培杰認為,騎重機車被視為一種“酷”“帥氣”的行為,反映了年輕人群體對于摩托車潮流和摩托文化的熱愛和追求。然而,這種行為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和安全隱患。相關平臺和博主在掌握這個“流量密碼”后,也有責任對這種行為進行安全提示和正向引導,以促進年輕人群體的安全意識和行為。 完善內容審核機制 引導樹立安全意識 受訪專家普遍認為,摩托車作品發布的平臺必須壓實責任,進行正面引導,普及必要的安全駕駛知識。 在北京市律師協會交通管理與運輸法律專業委員會委員胡穆之看來,社交平臺和博主作為信息傳遞者,應該對發布的內容進行審查,避免在宣傳騎重機車時煽動冒險行為和不安全駕駛的觀念。同時,平臺和博主還有義務向未成年人傳遞正確的安全理念,在宣傳吸引人的騎摩托車飛馳畫面的同時,也要強調安全駕駛知識和對危險情況的應對能力,正向引導年輕人樹立正確的安全意識。 郭培杰建議,社交平臺應該加強對用戶發布內容的審核,特別是內容涉及一些高風險動作時,社交平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建立審核機制、增加安全提示等,以減少危險行為的發生。博主在發布有關摩托車騎行的照片和視頻時,應該增加安全提示和正向引導。 郭培杰認為,目前對于一些交通違法行為,如無證駕駛、超速行駛等,違法者面臨的罰款、吊銷駕駛證等處罰相對較輕,違法成本較低,會導致一些人仍然存在僥幸心理。對相關法律法規學習與了解不足,導致一些人并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違規的,或者是沒有意識到風險和嚴重后果,也容易導致交通違法行為的發生。 “摩托車亡人事故問題需要引起各方的重視和關注。”胡穆之建議,為了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政府應當加強監管和執法力度,完善摩托車駕駛和交通安全領域的制度和規章,為摩托車駕駛員和參與者提供更安全的交通環境;通過加強設施管理、摩托車整治等方式加強對各類非法摩托車的管控,并在重要區域設立高清違法記錄儀及時抓拍違規行為,提高違法成本,切實維護公共安全。 “還可以鼓勵公眾參與交通管理,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同時,加強科技應用和研發,通過加強交通安全監管技術應用等方式提高交通安全水平。”胡穆之說。 王琮瑋建議,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包括機動車以及防護用品的使用及制造和銷售的監管。對于不合格的防護用品禁止銷售,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機車禁止上路。與此同時,家校以及社會有關單位應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識教育,讓安全意識扎根在未成年人心中。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老騎手,憨憨認為,對于一些青少年來說,目前大排量的重機車的獲取成本低,缺乏駕駛經驗的新騎手很難駕馭又重又高的重機車,間接增加了事故發生的風險。因此,他認為可以考慮對摩托車駕照按照摩托車排量進行分類,根據駕照類型在實踐中有針對性地進行管理。 “只有各方齊心協力,全面加強對摩托車交通安全的重視和管理,促進形成良好的摩托車文化和生活方式,才能避免或減少摩托車亡人事故的發生。”胡穆之說。 來源:福建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