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陶悅清 樂美真 前不久,杭州市第二社會福利院的“養老一日”體驗火了:邀請年輕人花一天時間入院,喝茶、畫畫、聊天,提前數十年與入住老人一起感受“退休生活”。招募一出,名額秒空。 早在幾年前,年輕人“蹭老”的反向消費風潮也已流行開來:到社區老年食堂吃飯,去老年大學上課,參加老年旅游團。 這屆年輕人為何熱衷“超前養老”?年輕人中開始流行的“青年養老院”,帶來什么新火花?我們應該支持養老青年嗎? 杭州市二福院內,年輕人與老人共同體驗“養老一日”。樂美真 攝 年輕人熱衷于“超前養老” 他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逃離高壓的“慢生活”。以云南西雙版納的某“青年養老院”為例,每天的日程表大抵如此:早上起床先去吧臺喝杯咖啡,在小院打套八段錦后,上山“禪坐”,下午去捕魚或種地……借用養老院原有的集體意象,“青年養老院”提供輕松氛圍感的生活,這里沒有KPI,只有藍天、陽光、大自然。 反向體驗的“內啡肽”。不單是入住養老院,逛寺廟、食療養生、針灸按摩、太極拳八段錦……那些曾被看做是老年人興趣愛好的生活方式,如今也正在成為年輕人的新寵兒。來自B站的數據顯示,八段錦、金剛功等相關的投稿視頻同比增長90%,播放同比增長93%。更有不少年輕人自嘲是“皮囊年輕人,精神老年人”,借以表達對老年生活的喜愛。而看似年齡錯位的“超前養老”體驗背后,實則反映出他們對文化娛樂的多元需求,以及對燦爛多姿的精神世界的期待。 未老先謀的“先手棋”。當代年輕人處于“老齡化”和“少子化”并存的社會階段,在深入體驗和理解老年生活后,提前為銀齡生活做準備,“超前養老”的做法反映出他們未雨綢繆的積極籌劃。來自《積極老去-年輕人養老小數據》的調查數據顯示,為了備老,目前54.6%的年輕人正在理財攢錢,39.5%的年輕人已有購買保險的規劃。 年輕人“超前養老” 帶來了什么 彌合“代際撕裂”。正如余華所言:“每個時代的人都有他們自己的問題和困惑。”在急劇變革的社會背景下,年輕一代面臨全新的社會環境,而從父輩那里學到的傳統經驗可能不足以解決他們的問題,導致代際之間形成顯著的知識和經驗差異,所謂的“代際撕裂”由此產生。特別是伴隨網絡的發展,作為數字原住民的年輕人與年長一代的對話可能存在不平等和誤解,加劇代際鴻溝的擴大。相反,若年輕群體沉浸式進入“當我老了”的共情體驗,方能真正理解老年人的不便。當全社會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與其間,青老代際間的共同愛好會形成群體效應,從而推動全社會老年友好氛圍的營造。 從容“向老而生”。作家林清玄曾說:“誠似人生五種,年少青澀,青春芳醇,中年沉重,壯年回香,老年無味。”年輕人“超前養老”的火爆出圈,一方面有助于提醒大眾,在未老階段進行物質和財富儲備、健康管理,從而更好地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相關部門未雨綢繆,先行一步做好財富儲備、人力資源、物質服務、科技支撐、社會環境等方面的準備工作,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年輕人與二福院老人合唱歌曲。樂美真 攝 年輕人會否徹底“躺平” 我們能從中獲得什么啟發 對年輕人來說,短暫“躺平”是為了更好地出發。“養老青年”的火爆反映出當代年輕人在面對“壓力山大”時的心理需求。年輕人選擇“超前養老”并不意味著他們會躺平,他們將從短暫的喘息中獲得休整、學習,獲得重新出發的力量。但值得注意的是,暫時步入養老院的青年們最終將回歸喧囂的城市生活。人生困惑并不會因為短暫的停歇而完全消解。加之眼下,追隨流量而來的各類“青年養老院”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作為新生事物,它們并不全然是人們帶著濾鏡想象中的模樣,所謂的“療愈”作用也許收效甚微。因而,年輕人真正的修行還在養老院之外,如何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尋找到心靈平衡,達成自我實現的目標,是值得探索的一門重要課程。 對銀發經濟來說,擁抱“年輕”是創新發展的密鑰。年輕人熱衷“超前養老”的現象啟示著銀發經濟值得傾力開發,而“擁抱朝陽”就是創新思路之一。不難發現,銀發族的生活方式正成時下流行于年輕人中的一股潮流。老年人喜歡光顧的中醫推拿館出現許多年輕人的身影、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購買保健食品……凡此種種,無不是涉老服務被學習借鑒的體現。未來,養老行業應當在加強代際交融方面好好下一番功夫,積極融合傳統養老理念與現代青年生活態度,加快豐富涉老產品業態,提升養老服務水平。這一做法將一改人們刻板印象中的老年生活,向全社會展現一種積極、健康、活力的老年生活態度和價值觀。 對社會公眾來說,給予“空間”是最大的支持。眼下,“青年養老院”等現象仍屬于新生事物,不能過早對此進行標簽化。對于年輕人“超前養老”的選擇,社會公眾可以給予更多的包容,要相信青年有能力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給他們探索不同類型“社會時鐘”的時間和空間。 眼前的熱鬧喧囂終會過去,年輕人需要在“青年養老院”重獲再次出發的力量,而“青年養老院”的經營者也需要在理想主義和商業運營之間找到平衡點和持續之道,讓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