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历史学科学化不是“高尚梦想”

新资讯 2021-12-8 16:44 中国社会科学网 25 0

关于历史学是否是科学,是一个争论百年的问题。文艺复兴时期,历史学摆脱宗教束缚,转向对的研究。人文主义视历史学为修辞的艺术,旨在教化世人。启蒙时代,哲学家从人性出发推导人类社会规则,用理性主义给历史学披上科学外衣。19世纪,历史主义在方法论上提倡档案实证,而在认识论上信奉唯心主义,历史学是半科学半艺术。20世纪,历史学借鉴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更趋于科学化。但20世纪70年代后,历史学出现文化转向语言转向。历史学成为叙述的艺术,科学化似乎只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高尚梦想



历史学非科学论


  在史学史中,关于历史学不是科学的主张,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第一,认为历史是具体的、特殊的,不存在普遍性规律,主要以兰克史学为代表。德国历史学家利奥波德·兰克认为,每一时代都有它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不要奢望历史学具有普适性,做到如实直书足矣。为此要用可信的史料,提倡严格的档案实证方法。相比于过去的历史研究这是一大进步,因而他有历史科学之父的美誉。但是兰克史学的科学性仅体现在方法论上,在认识论上他又陷入了唯心主义。事情怎样发生,怎样进行,如何成功,这一切全都依靠上帝的意愿。我们只能尽己所能揭示神圣而隐蔽的上帝之存在!受兰克影响,很多历史学者都是用档案实证的方法去支持某种先验观念,如自由、民族精神等。柯林武德的话代表了他们对科学的态度:历史的每一个情境都有自己的特殊意义,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用概括和法则来解释,只能去理解具体的情节。


  第二,认为历史学是主观的,主要表现为一种相对主义史学观。他们抛弃了兰克史学的先验论,但承认历史学的主观性。意大利历史哲学家克罗齐认为,历史学不是科学,但它高于科学,一切认识都是历史认识,都受到现实需求的影响,所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史学界深受其影响,如卡尔·贝克尔提出,历史事实只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所以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查尔斯·比尔德更为明确,客观性的历史研究只是一个高尚的梦想,历史书写是一种信仰行为。在他们看来,历史学具有主观相对性,相对于作者的信仰、记忆、时代等。


  第三,认为历史是文化,以新文化史学为代表。新文化史学主张,是文化的具身:理性是在文化环境中运作的,行为因文化才有意义,身份(国家、民族、阶级、性别等)是由文化塑造的。历史并不是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而是由文化建构的。这意味着,历史学的任务不是分析因果,而是发现意义;使用的方法不是实证,而是叙述。所以,英国史学家彼得·伯克称赞新文化史是历史学的一次范式革命所有的历史都可以被描述为文化的历史


  第四,认为历史学是虚构的,这正是后现代主义史学的主张。他们认为,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只能用语言来叙述,而语言具有主观性和修辞性,历史事实不过是用语言预构pre-figure)的历史情节(context),用美国史学家海登·怀特的话说是言辞的虚构。所以,历史学科学化在认识论上是不成立的,历史文本本质是一种文学作品。


历史学具备科学属性


  不容否认,上述理由指出了历史学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特点,但这些只是形式上的区别,并不能从根本上否定历史学的科学属性。


  第一,历史学可以做到真实。后现代主义史学敏锐地捕捉到语言与事实之间的张力,提醒学者要谨慎对待文本,但并不能据此认定历史学就是虚构。如果有两个以上独立的文本相互印证,或者文献记载与实物考古、科学规律相符,就可以在相应范围内确定真实。而在数字化的今天,真实范围可以进一步缩小。当后世历史学者研究今天的历史时,他们不必将史料局限于档案文献,视频、图片、音频等都可采用;来源不限于政府、媒体或知识分子,人人都可成为事件和时代的记录者;研究成果也不限于文字语言,可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数字化、可视化、动态化。


  第二,历史学可以做到客观。那种认为历史学不能排除主观因素进行纯粹客观研究的观点,其实是未搞清楚历史学的本质。历史学是研究过去人的行为的科学,包括思想、观念和精神。思想只有外化为行为才是存在的,才可以被认知。史料首先是书写者的行为,如果记载是真实的,就能获得被记载者的行为。所以,不管是考证还是解读史料,有其客观的行为基础,不能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历史学就是要找出这种客观性。至于说历史学无法摆脱主观想象的参与,这在科学研究中普遍存在。任何研究都是基于已知的资料做合乎逻辑和情理的想象,关键是看想象部分能否经受住客观性的检验。


  第三,历史是有规律的。英国史学家以赛亚·伯林的话代表了很多反对历史学科学论者的想法:说历史有规律就好比说历史就是一部悲喜剧,英雄与恶棍、赢家与输家根据准备好的文本念着台词、承受着他们的命运。这其实是对规律的误解。规律并没有对历史做出明确的规定,也没有剥夺人选择的自由,而是告诉我们:不管它有没有表现出来,不管你承不承认,它都在起着作用。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但并不意味着个体的意志等于零,而是包含在这个合力里面。


  第四,历史不能同文化混淆。文化史学者常引用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吉尔兹的话,人是被悬挂在他亲自所织就的意义之网上的一种动物。的确,人的行为与自然运动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文化意义。但也正是如此,意义是人自己添加上的。历史学就是要把历史从意义之网中剥离出来,揭示历史的真相和真理。至于意义的挖掘、价值的评判或道德的说教是文化所承担的。新文化史试图赋予文化以自主塑造历史的能力,颠覆马克思关于文化由物质基础决定的论断。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只要历史学做到真实、客观和规律,是可以成为科学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做到了彻底的科学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以求真为目标。马克思认为,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历史学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主张比单纯倡导史料考证的历史学更加进步,是真正的实证科学


  第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以唯物论为基础,实现历史学的客观性。马克思认为人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其中物质生活的生产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就是从物质生产出发,把与之相联系的生产关系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他批判兰克史学和文化史从观念出发解释历史,是唯心主义的幻想


  第三,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把唯物史观原理概括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历史大体呈现出原始的、奴隶的、封建的和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演化规律。马克思还发现了资本的运动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终被共产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正是有这两大发现,恩格斯称赞马克思为伟大的科学家。


  第四,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不是机械决定论,而是历史的、辩证的。马克思明确反对将其关于西欧资本主义的理论说成一切民族,不管它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人们创造历史,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也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历史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在他的实践论中,人不是完全受客观条件决定,而是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在他的唯物论中,上层建筑也不是被动随经济基础而变,而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我调节的。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将历史的客观性与主观性、规律性与具体性统一起来,实现了对历史学最为彻底的科学化改造。也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讲话中,把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作为第一条特征提出。所以,历史学科学化是可以实现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已成为其科学指南。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许亮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www.bbbfeiibyy.cn)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资讯获取与信息服务,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多元化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新资讯:www.bbbfeiibyy.cn (盛世汇新旗下网站)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
国产精品自拍操幼师| 国产亚洲综合性久久久影院|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